未来几年,城关区将通过每年至少实施200个项目、引进100个项目、拆迁100万平方米、拓展空间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实现三产占GDP的比重接近90%,并力争在2020年提前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本报讯】“明年,城关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的目标,推进总额达到2900亿元的237个项目,使现代服务业占三产增加值比重提升3至5个百分点,为民办20件实事并筹资1.5亿元救助弱困群体90万人次……未来五年,通过每年至少实施200个项目、引进100个项目、拆迁100万平方米、拓展空间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实现三产占GDP的比重接近90%,力争在2020年提前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记者昨日从城关区委十届五次全委会获悉的。
据介绍,即将过去的2012年,城关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六大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5.5%、18.4%、19.4%、21.86%、15%和15%,全部达到15%以上,均高于“十一五”年均增速,实现双位高速增长,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4%左右,领先全省8年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和管理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历史突破,引进明珠新天地等155个项目,完成100多万平方米拆迁任务,114项重大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开工率达到83%以上;今年投入近14亿元促进民生改善,立足教育、卫生、文体、就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增量扩容,大力实施就业“千百万亿”计划、“养老服务一卡通”、教育优化“四大工程”、“全民健康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三不管楼院改造、石沟新村整村搬迁等民生项目,成功打造和拓展了“就业服务360”、“社区学校少年宫”、“虚拟养老院”、“一刻钟精品社区”、“三师一建”等国家和省、市级民生品牌,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即将到来的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该区将紧紧围绕省委“3341”战略部署和市委提出的城关要发挥“四个表率”作用的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总基调,着力保增长、调结构,拓空间、增后劲,优环境、强管理,惠民生、促和谐,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和谐幸福城关建设进程,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
在产业提升方面,依托“一区两线三组团”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雁滩现代物流、河北会展经济、东部商贸服务集约入驻,瞄准引进国际一线酒店会所5至10家,着力培育金融保险、软件研发、创意设计、电子信息等高新业态,实现现代服务业占三产增加值的比重提升3至5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方面,深入推进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的投资总额达到2900亿元的237个项目顺利实施,真正使城关成为全市全省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在盘活资源方面,在做好中海国际等15家、45万平方米商务楼引进总部经济、金融中心等高端服务业项目的基础上,再盘活闲置楼宇厂房10万平方米,打造特色商务楼10栋;在空间拓展方面,以三条岺、青白石、九州北部为重点,确保白道坪、碧桂园等项目削山造地13.2平方公里,努力为项目建设、园区摆布提供安置空间;在招商引资方面,通过“靶向招商”、商会招商、网络招商、政策招商等方式,大招特招一批“京津沪、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先进地区、重点区域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入驻城关;在拆迁改造方面,在未来2至3年内全面完成51个项目、近600万平方米的拆迁和3.4万亩的征地任务。
据介绍,目前我国沿海部分发达地区已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以及人的现代化六个方面测算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主要指标有:人均GDP达到10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以上,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等,共约30项指标。到今年年底,城关区的人均GDP将达到4.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93万元,如果在未来的8年中,城关以上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分别能达到11.6%和14%,到2020年,便可分别超过10万元和5.5万元。从近年来城关这两项指标的年增速看,实际增速均完全高于11.6%和14%。目前该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达到97%,城市化率达到98.6%,在“十二五”期间即可实现100%的目标。只要继续保持目前的良好发展势头,城关区在2020年左右就可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闻推荐
迟报五日之谜初解三大疑问犹存 ——山西长治“12·31”苯胺泄漏事故调查
原本应该封闭的苯胺罐区为何有条“捷径”直通河流?苯胺外泄量上报的一直都是1至1.5吨,但到第5日企业才“知道”是8.68吨,企业“迟报”之外是否还有谎报?为何山西泄漏的苯胺,而污染河北漳河的却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