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关区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积极完善设施、规范医护程序、开展特色医疗、落实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抓项目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从而也达到了门诊人次和群众满意度“双增长”。先后荣获“城关区妇幼保健工作先进单位”、“城关区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日前,该中心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专家组的现场评估,成功创建为“甘肃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甘肃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项目带动提升水平
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贯彻片区片医责任制,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阵地,探索实施家庭医生制卫生保健服务与管理,以项目落实为目标,以片医团队为支点,先后实施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中西部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筛查等项目,将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高危人群筛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贯穿到项目当中,通过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打造亮点,创造精品,形成特色。
自从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社区红十字服务中心”之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年2月,他们承担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居民合理用药-家庭小药箱”项目,配合省、市、区红十字会在辖区进行用药知识宣传。3月12日,又与兰大药学院的20名志愿者一起,在永昌路明珠大厦门前进行了“您了解抗生素吗”的用药知识宣传活动,向过往群众分发宣传彩页500余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今年8月,该中心申报的“老年人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普及”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省15个志愿服务项目评审中获得总分第一,荣获甘肃省红十字会一类志愿项目批复。在8至11月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心先后开展义诊宣传3次、健康讲座6期,组织老年人自我救助演练两次,为提高全社会对初级救护知识的认识和认同,提高轻龄老年人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普及意义。
今年是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的第五年,5年来,中心累计为辖区1230名6至8岁儿童实施了4760颗牙齿的“窝沟封闭”术,为加强辖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状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历年省、市及国家督导组的督导中受到表扬。
白银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承担着全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试点工作。据工作人员介绍,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为提高我国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控制率,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财政部、卫生部于2011年设立“医改重大专项”,在部分省(市)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工作。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心以片医服务为载体,以中心、站为阵地,开展了免费脑卒中筛查。通过筛查,将有效提高脑卒中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提供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复杂,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今年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科委合作,广泛开展了这一项目。
狠抓服务深得民心
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兰州市安定门外66号,2005年4月经城关区卫生局规划后,由原兰州市城关区二院柏道路门诊部转型而成,是一家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全省第一家集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红十字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该中心坚持把“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社区居民信任度和满意率”为工作目标,不断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社区全科医生与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群体签约,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提供从体检、健康评估、住院医护、出院随访到疾病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一条龙服务。通过这些精品服务,居民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和谐医患关系逐步形成。今年8月31号,由兰州市卫生局组织举办的兰州市片医工作观摩交流会在白银路中心举办。参与此次观摩交流的有全市的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共40余人。中心主要介绍了“片区片医负责制管理模式”开展情况,为大家展示了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的片医管理工作,同时低成本健康管理、片医团队服务等特色工作进行了推介,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交口称赞。
家住白银路参加工作才一年的小严,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毛病,都是在社区医院解决的。他说,社区医院诊疗费用低,加上就医方便、服务态度好,一些小问题社区医院能解决的,就不去大医院凑热闹了。“去大医院,排队挂号花几个小时,实际医生看病才几分钟。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我还是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建武主任说,社区是居民的“家”,社区卫生服务更是这个“家”的健康保障,是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途径。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群众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关系着群众对政府关心关注社区卫生工作的认可度。在“质量第一”思想的带动下,中心制定了中长期和年度职工培训培养计划,中心执业注册的在岗临床医生、护士全部取得合格证书,以此增强了“体能”夯实了基础。同时,加强中西药品采购管理,坚持主渠道进药,执行药品“三统一”及零差率销售;坚持合理用药,确保无医疗、护理事故发生。
中医特色颇受欢迎
70岁的黄老先生患有慢性病,他经常去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中医。“这里的专家人很好的,技术又高明,在这里看病我放心。”黄老先生告诉记者。
中医工作的开展,在社区有重大意义,针对城关区卫生局开展的名中医进社区活动,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宣传横幅悬挂、名中医简介陈列、坐诊时间宣传等等都在前期已准备妥当,同时积极与名中医进行沟通,安排好接诊的各项事宜,获得了名中医的肯定和居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在中心坐诊的名老中医有马一乾、甘德成、薛文瀚、周维良、李永勤、范国虎等。事实上,这些名老中医,早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遇到许多疑难杂症,市民都会选择找他们治疗。发扬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也使得中医药在社区中所占的比列逐步加大,今年中医药收入、中医门诊人次、中药收入接近整个收入的三分之一。
记者看到,中医区在连接病区的走廊上开辟有“中医文化廊”,不仅有中医药文化图画和中草药植物标本,还有饮食疗法、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名家介绍等内容,必将成为患者和家属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好地方。中医区里面有古色古香的中药房、中医诊室、推拿按摩室、针灸室或理疗室,配置了煎药、拔火罐、针灸等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中成药,配置有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要求。
如果您家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是残疾人,只需打个电话,就有经验丰富、精湛的医生上门服务,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享受多项免费服务;如果您有个头痛脑热,出门几步,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一样一样的服务。这看起来十分诱人的语句,并非虚构,正是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内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起发生在城关区北面滩一院落之中的重大抢劫杀人案件,经城关公安分局刑警责任区四中队历时近半年的艰辛侦查,日前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城关区某饭店保安唐某被抓获归案。12月13日下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