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初冬的红古大地清峻静美,处处溢满了新机遇、新发展的气息。
走进红古区海石湾镇上海石村,直入眼帘的是宽阔平整的马路,现代高耸的房屋,时尚温暖的店铺。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这里的村民们热议最多的是党的富民政策,憧憬的是未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进村没多久,就遇见了一位要回家给孩子准备午饭的大姐,仔细寒暄,才知道她叫苏生英,今年40岁了,是上海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以前一家三代6口人挤在一间45平方米的小平房里生活。现在搬进了110平方米的新房子,宽敞明亮不说,水电暖一应俱全,生活方便多了。如今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言语中充满幸福感。
海石湾镇上海石村位于红古区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目前,已解决了100多户拆迁农户和失地农户的住房和生活保障问题。又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村幼儿园;投资10万元解决了北山根村民和南区群众吃水难问题;投资50万元硬化村道2800米,硬化二级水渠500米,改造污水沟1000米。
今年37岁的王建忠也是上海石村一系列好政策的受益者。据了解,王建忠早年学了几年拉面,一直在外打工,这期间他总是梦想开一家自己的餐馆,村上为他分的安置房点燃了他的希望。他的想法得到村上的支持,村上帮他贷了10万元贷款,既解决了新安置房的装修问题,还开起了农家乐。现在王建忠的恒雅农家乐已经有200多个平方米,上下两层楼,集用餐、休闲于一体,依山靠水,菜品精美,生意特别红火。
“这两年1+1安置模式,我们失地农民都搬进了新楼房,还给我们给了铺面或用来出租的楼房解决了我们以后的生计问题。”红古区海石湾镇负责人对记者说。“1+1”安置模式是以成本价为失地农民提供190平方米的自住小二楼和80平方米的出租房各一套,小二楼用于自住,出租房用于自己经营或出租。这样就把农民住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三产市场,目前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综合市场可提供上千人的岗位。
如今,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上海石新农村,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仅去年就新引进项目3个,引进资金200万元;新增私营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10户,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万元。同时,村上还积极做好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先后投资4500万元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台北12月9日电】台湾新竹9日下午发生一起中型巴士翻落山谷的意外,截至记者发稿时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1人重伤、7人轻伤。来自新竹县消防局的消息称,发生意外的车辆是一辆搭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