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筑巢引凤”广开进贤之路 “聚才集智”广纳天下英才 城关区构筑“千帆竞发”人才体制加速“首善之区”发展步伐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1-09 19:49   https://www.yybnet.net/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人才工作单独列为党的建设的8大主要任务之一,把人才工作提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吹响了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新号角。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历届城关区委、区政府都十分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来,城关区坚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转型跨越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机制优先创新,全力做好“识、育、聚、选、用”五篇文章,为建设“首善之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当前,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城关区区委组织部明确提出,今年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按照“充分用好现有人才,重点培养急需人才,抓紧引进紧缺人才”的思路定位,力争培养造就一支数量比较充足、结构渐趋合理、素质明显提升的人才队伍。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1月7日,有着“教育管理学”、“英语”双学位的兰州市三十五中年轻教师李文涛在批阅完学生期末考试卷后,带着自信和灿烂的笑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同她一起接受采访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的高强和李思瑶,他们是去年8月份由城关区教育局选聘的2012年应届毕业免费师范生。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城关区通过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才引进工作,3年来引进了94名高材生。“我们现在派人着手开展2013年免费师范生的选聘了,初步计划选百余名免费师范生充实到全区各个学校。”城关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选聘来的这些大学生们大部分是双学位,他们已经全面融入到了教学管理中,有的已经初露头角,成了学校的骨干。

这仅仅是城关区“激活管理体制,拓宽人才选用渠道”的一个具体体现。今年以来,城关区引进卫生领域具有学术成果的专家4名,招聘名牌院校医学类毕业生30名,引进北师大、陕师大等名牌院校师范类毕业生13名;先后4次组织召开“高校毕业生专场人才招聘会”和“夏季大型人才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近5300个;先后分3批举办了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赴浙江大学培训班,有104名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参加培训;根据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同特点,大力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以及涉外单位、驻外机构的联系,以智引智,形成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人才理念,构建了年龄知识优化、结构比例合理的人才队伍选用格局。

广开视野“识人才”遍地栽下人才聚集的“梧桐树”

2012年,在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的关心和指导下,城关区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全区人才工作发展实际,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选拔、引进和服务工作,为“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长期以来,人才能不能有效集聚、充分利用,归根到底是个观念问题。观念一变视野宽,视野一宽人才来。特别在引进人才的具体工作中,城关区采取“三禁”、“四用”、“三对待”的思路。“三禁”即:一禁唯学历论,有的认为学历越高,本事越大,效应越好,这不完全对,应客观考察、评价、使用人才;二禁论资排辈,防止压制、打击年青有为人才;三禁用人唯“亲”,有的为照顾各种关系,招收引进“不该”、“不合适”的人才。“四用”即:一要用凡人。不论在哪个岗位,不论学历高低,不论什么专业,只要品行端正,有一技之长者,都应该重视他,创造条件大胆使用他,使无数“凡人”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成为发展的“助推器”;二要用“活”人才,要把所有有用人才“盘活”,用在他能出技术、出成果、出效益的岗位上,不要行政命令用人,强拉硬扯,致使人才有才无用,想用无门;三要用能人,对有本事,愿意想事、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才,要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大胆压担子使用,使人才感到上级重视他,有用武之地;四要用强人,对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要排除干扰,大胆提拔到负责人或领导岗位上来,使他们不断得到锻炼成长,真正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栋梁。

破“旧”立“新”

优秀的党政干部是人才,企业家和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人才,大批的“技能型”工人和“科技型”农民同样是人才。城关区始终把人才的定位放在人才价值的体现和对社会的贡献上,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既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管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更突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到“六支队伍”齐头并进、各类人才千帆竞发。这里最关键的是,要看有没有实战能力,能不能切实破解制约城关发展的“瓶颈”问题。

破“窄”立“宽”

用人关键是用才,引才关键是引智。城关区立足实际,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观念,大力创新用人机制、创优用人环境,加快人才的柔性流动。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从“借脑引智”和吸引来去自由的“候鸟”型人才做起,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规划、项目论证和各类论坛等多种形式,在用才中引才、留才,更好地促进各类人才为我所用,为我而留。

破“小”立“大”

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才,坚持看主流、用大节,特别是要充分尊重高层次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不能求全责备,“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只有这样,各类人才才能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才能真正做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得其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止到2012年底,城关区人才总量为13446人,其中区属人才总量为10332人。在全区13446名人才队伍中,有党政人才2346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7056人,高技能人才17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78,农村实用人才266人。

精心培养

“育人才”创新方式打造经济发展的

“助推器”

“人才为本,教育是基”。城关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奋力开拓期和崛起关键期,能否真正实现“黄金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和人才队伍。

去年12月15日上午,来自城关区的近八百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兰州市十九中学参加了每年一度的学分制考试。在近两个小时的封闭式考试中真正检验了当前城关区科级以上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是城关区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389期,培训59769人次。特别是2012年,城关区共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30期,培训7156人次。对党政人才,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城关区组织党政考察团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对基层党建、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管理创新、民生工作等进行学习考察。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重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目前全区已有68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培训机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5%;对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高他们的学术和科研水平,今年以来,教育、卫生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先后邀请28名专家和教授讲课,受训人员达6828人次;对农村实用人才,注重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区科技、农林部门今年先后派出70余名科技、林业指导员深入两山田间地头开展“零距离”技术服务和农业项目实施,为农户进行实地指导、现场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近90个,受益群众达1450余人,带动了农村乡土人才的成长。

创新培养模式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关区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分层次确定人才培训计划,分类别确定人才培训重点,坚持党政人才实行党校培训与挂职学习相结合,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脱产学习与专业进修相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集中授课与外出取经相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基地培训与送技术下乡相结合,使人人都有培训机会,人人都能成才。

创新培养渠道

作为人才培养管理部,城关区委组织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大规模培训干部,对党政领导进行轮训;实施村干部大学生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村干部进行学历培训;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对农村土专家、种养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等进行农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实行“阳光工程”培训,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基地,进行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

创新培训内容

近两年,城关区,对党政人才,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组织全区街道部门党政一把手和新任社区书记、主任240多名,参加了“领袖心智装备训练营”,使参训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协作力和奉献意识、团队精神得到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重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高他们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对农村实用人才,在注重传统实用技术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更新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专家”。

据了解,2012年城关区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共计支出889.48万元,用于组织部、教育、卫生、人社、农水、林业、科技等方面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津贴、疗养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城关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评出区级拔尖技术人才23人,推荐市级拔尖人才15名。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科研单位集中的渭源路街道开展合作试点,与该辖区内的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部510研究所、省科技图书馆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协作,为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支持,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共享。“结合城关实际,我们将继续申报对接省、市重大人才工作项目。实施第二轮科级干部学分管理,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员教育,从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几个重要环节入手,统筹推进和提升全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城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陶明贵对记者说,今年城关区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选拔、引进和服务工作,为“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使人才成为城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不拘一格“选人才”激活机制培育“首善之区”“快车道”

选人用人是人才工作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城关区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注重从实战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开通优秀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建立起了公开、民主、科学、高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选拔任用机制,形成了多管齐下、因人制宜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为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城关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选用制度措施,通过政策倾斜,加大高级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先进发达城市、各学科领域或技术领域中的优秀拔尖人才,引进具有专业优势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高新技术或先进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或高级技能人才,使全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近两年先后引进先进地区的领导干部来城关区挂职1至2名,引进优秀中小学名校长5名,引进专家级医院院长两名。

特别是去年,城关区完善了由200名重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博士、硕士组成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库,为相关街道和部门提供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了“研政产”一体化机制;鼓励区内外高级技术人才参与科技项目的实施,全年共培植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余项,吸引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吸纳创新型团队3个;在教育、卫生系统,分别实施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医、名学科、名项目”创建活动,树立“城关区学科带头人”41名、“城关区名老中医”30名、“名项目”8个,开展科研立项12个;在教育系统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分设教科研专项资金,成立城关区名师工作室10个,119位青年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业型城区”创建活动,创建创业示范点202个,帮扶创业1900多人,带动就业5372人。

建立人才选拔机制

人才工作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工作的机制,尤其是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这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的关键环节。城关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先后选派35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挂职锻炼;选拔118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街道社区担任办事处副主任或社区专职副书记;选拔了22名优秀社区书记主任到街道和区直部门担任副职;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从基层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任用21名街道司法所所长;加大省市组织部优秀选调生选拔力度,有4名选调生被提拔到正科级岗位、6名选调生被提拔到副科级岗位;通过全面考核有244名同志补充进入后备干部库,建立了培养、储备、选拔任用相互衔接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选拔链。通过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扩大了人才选用视野,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

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城关区根据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同特点,出台了《城关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三年规划》、《城关区社会工作人才三年规划》、《城关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书》、《城关区后备人才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大力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以及涉外单位、驻外机构的联系,以智引智,针对全区金融与区域经济人才、城市建设与管理、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等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10—2013年全区急需紧缺人才发展规划》、《城关区2010——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并按需引进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形成了年龄知识优化、结构比例合理的人才队伍选用格局。

筑巢引凤“聚人才”创优环境构筑人才培育

“蓄水池”

木茂鸟居,水积鱼聚。事实证明,环境优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为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城关区坚持把创优软环境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突破口,倾己所有、尽己所能。特别是对于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领全区发展的城关区来说,人才是重要支撑,它将为全区发展不断输送营养,增添前进活力。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才汇聚城关,让聚集城关的人才创业有机会、成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是摆在区委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

“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吸引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以事业吸引人、环境温暖人、待遇留住人、政策激励人的观念,将工作目标从政策优向环境优、机制优、服务优拓展,努力营造对人才具有‘磁场效应\’的社会大环境。”陶明贵对记者说,在政策环境方面,虚心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打破常规,大踏步地制定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真正让人才感觉到是“座上客”、“掌中宝”,使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放心”。在创业环境方面,坚持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努力为全区各类人才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空间,以此来吸引和引进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创业领军人。

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去年以来,城关区通过建立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重点引入10余家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从企业创立到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需的工商注册、项目包装、专利代理、技术交易、资质认证、管理培训,以及财务、法律、翻译等“一站式”服务。

倾情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根据人才工作实际情况,城关区委组织部筹备了“城关区政府政策顾问团”和“城关区政府科技合作顾问团”,对事关全区的长期规划、重大决策、项目建设进行咨询论证服务,在促进院地院企科技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为区委、区政府选拔优秀专业人才提供了渠道途径。聘请45名科技、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退休的专家、教授建立了老专家人才库,大力开展学术指导活动,参与地方重大科技发展计划、工程项目等的咨询研究,并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做到了重点人才重点掌握,促进了特殊人才的管理和人才作用的发挥。

健全完善人才服务平台

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城关区根据《城关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评出区级拔尖技术人才23人,推荐市级拔尖人才15名。改善拔尖人才的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市、区两级专业技术人才政府津贴,每年对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特别从2012年起,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用于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组织部教育、卫生、建设、农林、科技等方面人才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津贴、疗养和检查身体等方面,人才工作经费得到了充分保障。

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讲,环境就是吸引力,事业就是感召力,服务就是凝聚力。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关区硬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软环境建设却差强人意,进展缓慢。因此,今后几年要把创优软环境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突破口,倾己所有、尽己所能,把城关区营造成各类人才创业的乐园和发展的热土。

人尽其能“用人才”以德为先构建干事创业

“支撑点”

“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城关转型跨越发展渴求人才、呼唤人才,绝不能“闲置”人才。在人才使用中,城关区充分发挥用人上的强力导向效应,按照“五个坚持”的原则,用好“十种人”,进一步做到位得其才、用当其时。

“五个坚持

坚持以德为先,把品德放在首位,注重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修养,在这个前提下大力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责任为重,用敢负责的干部,引导干部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利益,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确实把工作当事业对待,把群众当亲人对待;坚持务实为要,用肯实干的干部,引导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老老实实干工作,踏踏实实谋发展,勤勤恳恳为人民;坚持民意为上,用人气好的干部,引导干部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廉洁为贵,用严以律己的干部,引导干部清正廉洁。

用好“十种人”

用头脑清醒,抱负远大,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用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思想创新、接受新事物快的人;用思想刻苦,敢于吃苦,不怕辛苦,对工作义无反顾的人;用不图利图名,不耍滑头、不怕困难,老老实实干事的人;用思想务实,工作务实,作风务实,敢于实事求是的人;用思路清晰,业务较强,善于团结,能打开工作局面的人;用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倾心工作,对群众有感情的人;用年富力强,年轻有为,有发展潜力,积极为长远发展打基础蓄后劲的人;用工作争先,政绩突出,各方好评,所做工作年年上台阶的人;用关键时刻冲得出、勇于拼、靠得住,不计个人得失而又能驾驭复杂局面的人。通过这一用人原则和标准,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体会到“有为才能有位,有为必会有位”,进一步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展示的生动局面。

今后城关区要着力加强人才建设,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急需人才、派遣一批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一批年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国内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城关区区长张国一对如何用好人才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当前城关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要充分发挥用人上的强力导向效应,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做到位得其才、用当其时。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干事创业的激情越高,重才、育才、聚才、用才的意识就越强。要有尊贤重才的诚意:尊重人才,才能用好人才;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切实匡正用人风气,端正用人导向。要全面辩证地对待人才,既要尊重人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成功,更要理解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失败,鼓励人才敢为天下先,始终给勇于创新的人以信心和机会。要虚怀若谷凝聚各方人才;使所有人才都能发挥才智,体现价值。要有赏罚分明的气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鼓励,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人才,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注重事业激励,用跨越发展的事业吸引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注重物质奖励,大胆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

新闻推荐

好莱坞巨制《云图》上演百变大咖秀

将于1月31日登陆各大影院的好莱坞巨制《云图》,汇聚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休·格兰特、苏珊·萨兰登、雨果·维文、本·威士肖、吉姆·斯特吉斯、周迅等众多国际影帝影后,除了“数星星”成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筑巢引凤”广开进贤之路 “聚才集智”广纳天下英才 城关区构筑“千帆竞发”人才体制加速“首善之区”发展步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