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亲朋好友聚会必不可少。然而,仍在餐厅里大行其道的“最低消费”,却让众多“吃客”或是望而却步,或是为达到“底线”而拼命点菜,制造出一个个“豪华剩宴”。在全社会都在呼吁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的当下,餐厅的“最低消费”这一霸王条款却依然我行我素。
连日来,有多位读者反映,一些餐馆的年夜饭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有的餐馆甚至在节日期间新添了最低消费的规定,“逼着人们浪费”。昨日,记者暗访了本市几家比较大众的餐馆,发现年夜饭价格过高或者规定“最低消费”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面对“顶风作案”的指责,餐馆经营者却大倒苦水,称自己也有苦衷。
餐厅包间大多设有最低消费
5日上午,家住丰台方庄的陈女士反映,她在方庄餐饮街上的“大清花”餐馆订位子时发现,这里临时设置了最低消费。陈女士说,全家人要在大年初二那天聚餐,需要预订15人的包间,餐馆规定的最低消费是2000元。陈女士表示,“大清花”是一家平民馆子,人均消费在70元左右,15个人的消费肯定不到2000元。“要凑够2000元的最低消费就得多点菜,可这么多菜,老人小孩不少,怎么吃得了啊?”陈女士认为,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浪费。
“我们这15人的包间最低消费是两千元,包含酒水。”5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餐馆发现,这家平民馆子也趁着春节抬高了身价。在店门口的一张迎宾桌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详细罗列了各个包间以及单桌的最低消费标准。记者看到,不仅是包间,就连大厅也有最低消费。“大桌是九百到一千元,小桌是五百元。”前台服务员告诉记者,餐馆此前并没有最低消费,这最低消费就是在过年的这几天有。果然,记者在明细单上看到,最低消费是2月9日到2月15日。
不仅如此,这里的菜品也涨价了。前台服务员告诉记者,如果这几天来用餐,每道热菜要加价5到8元,海鲜则是每道菜加价10元。“其实也没多贵,一般家庭聚会都能点够,我们这里是不允许自带酒水的,但如果够了最低消费标准,自带酒水也不会拦你。”一名服务员说。
记者了解到,“大清花”的年夜饭有两种规格,分别是2000元一桌和3000元一桌。服务员说,年夜饭“套餐”是以10人为标准,每桌都有20种左右的菜品。记者表示,这样很容易造成浪费,“大清花”的一位领班却表示,他们其实不挣钱。她声称,他们的最低消费标准和年夜饭的价格“在整条街都找不出更低的”。
说到最低消费,这位领班叹了口气:“我们这是临时行为,我们的生意还得仰仗那些老主顾呢。现在成本那么高,我们要是不弄最低消费,那恐怕就要关张了。”她粗略算了一笔账:“过年菜价肉价都要涨,牛羊肉一斤要涨8元钱左右,青菜十几元一斤,我们都得提前备货,再加上原材料的损耗、员工的加班费,我们不能不考虑。”
半份菜最受顾客青睐
早在“光盘行动”席卷全国之前,京城餐饮企业中已有不少“先知先行”的餐厅,纷纷推出“半份菜”,这种做法对杜绝浪费能否起到实质性作用?带着疑问,记者昨日走访了两家餐厅。
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朝阳路上的一家海底捞餐厅,看到菜单上红色字体清楚地标明“菜品可点半分,用0.5表示”的告知,而根据饭店工作人员的说法,这是海底捞火锅“2004年就推出的措施”。
记者随机走访了3桌顾客,发现无论荤素还是小吃,只要符合“半份菜”的条件,均能看到顾客在不少菜品旁标注的“0.5”——平均算下来一张菜单有近6个菜被选为“半份菜”。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堂姐回家了,这是母亲打来长途电话时的第一句话。我问母亲,怎么这么早就回家了啊?母亲说,那边天冷了,没活了,就回来了。至此,思绪一下子抛出老远。说起堂姐,我心有余悸。这些年,苦了她了。堂姐,是大伯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