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机构改革应防“换汤不换药”新华社发文总结之前机构改革四大怪象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3-03-25 13:43   https://www.yybnet.net/

“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国务院针对新一轮机构改革敲响警钟。机构改革有哪些“换汤不换药”的怪象?记者进行采访梳理。

怪象一

改出一批吃财政饭的闲人

机构改革中的人员编制,向来是“增易减难”,一些地方经过多次机构改革后,多出了一批巡视员、调研员、×长助理,他们虽然“退居二线”,“巡视员满天飞”,“调研员不调研”,但工资、待遇一分不少。某省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设置由原来的58个减少为47个,精简比例为19%,然而这些部门的公务员编制未有减少,不再任领导干部待遇却不变。没有人因机构改革而“下岗”。

怪象二

少了正式工多了“临时工”

一些地方改革,编制减少了,“正式工”精简了,但“临时工”队伍却越来越庞大。某大城市一位局长告诉记者,目前局里有200多个编制,临时工50人。东部沿海一县的农业局则更夸张,正式编制只有40个,但“临时工”有100多。在特定情况下,“临时工”还成为政府的“挡箭牌”。政府机构改革需将应该剥离的职能真正转移给市场和社会,政府的“临时工”应转变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正式工”。

怪象三

以“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

披着改革的外衣进行的收权,使涨价几乎成为必然。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成立区域电网等实现输配分开,建立电力市场。但多年后电网公司成了“巨无霸”,电价被牢牢把住,所谓“听证会”沦为“听涨会”。人们为铁道部改革叫好,但普遍担心火车票借机涨价。机构改革不能成为产品涨价、借机“分肥”的机遇。

怪象四

明放暗收、小放大收

国家三令五申减少行政审批,但一些地方政府却有“加码”嫌疑。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当前阶段,审批越来越多,眼前最迫切的是行政改革,减少审批。

有专家也担心,改革后部门权力更加集中,原来只是一只手,现在成了“千手观音”。

政府能不能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能不能做到多放“事前审批”?应对机构改革进程及时进行评估、监督和完善。(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国务院调查组发布肖家湾矿难调查报告31人已被司法机关采取措施

新华社电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26日发布造成48人死亡的四川攀枝花肖家湾煤矿“8·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根据报告,攀枝花市安监局监督管理三处处长、市国土局西区分局局长等31人已被司法...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机构改革应防“换汤不换药”新华社发文总结之前机构改革四大怪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