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开始,全国各地都刮起了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达城不少餐饮企业也积极响应,杜绝浪费。不过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最低消费”仍然是部分餐饮店的潜规则,为了达到设定的包间最低消费额度,消费者不得不点一堆食物,哪怕根本吃不了。因而,有不少市民认为,,应该予以取消。
“最低消费”逼出一桌剩菜
市民张女士上周和好友一起到达城一家火锅店用餐,他们当时是4个大人、两个小孩,因为小孩都才1岁多,他们担心孩子会乱跑,所以就要求服务员找个包间,当时服务员就提出包间的最低消费是300元。张女士说:“我们不喝酒,也不想喝饮料,其中两个好友为了减肥又不吃荤菜只吃素菜。”包间最低消费规定的300元让她们纠结不已,虽然已经吃撑了,但是为了凑够消费额度,还得硬着头皮点菜,“本来很支持‘光盘行动\’,一点都不想浪费,但是最后实在吃不下去了。”张女士看着没吃完的菜,感觉很痛心,“如果没有300元的最低消费,其实我们吃到220元就刚刚好了,这规定太坑爹了!”
随后,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发现他们都有过“为了达到最低消费额度,而点一桌子菜来浪费”的经历,市民齐先生讲述,去年腊月二十七,他和朋友在一家中餐店小聚,结果服务员说最低必须要消费500元,“我们最初点的菜算下来才360元,服务员说不到500元也要付500元,没办法,只好又多点了3个菜,结果剩下了不少。”齐先生认为,这最低消费的规定很不合理,完全就是逼着消费者浪费,“虽然我们最后选了两样菜打包带回家,但这也只是补救措施,如果能一开始就从源头上减少浪费,不是更好吗?”
店家为保证利润设潜规则
后来几天,记者都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达城多家餐饮店,询问包间是否有最低消费,60%的餐饮店明确表示,没有最低消费的规定,实际消费多少就收多少,部分餐饮店则含糊其辞,有服务员表示,“要看具体情况,你来了再说吧。”也有的餐饮店对就餐的人数很在意,称如果人少,又要求订包间,那么可能就有最低消费。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两三年前,达城80%左右的餐饮店都有包间最低消费的规定,去年以来,不少知名的餐饮企业都陆续取消了这一规定,一业内人士透露,“主要是大家的消费上去了,就没必要设定最低消费了。”
而对于目前还有一部分饭店设置最低消费的做法,一餐饮店负责人坦言,“那是出于运营成本考虑。”他表示,最低消费有其生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大厅里每三四桌配一名服务员,包间的话则要求每个房间配一名服务员,企业的成本自然就上去了。另外包间数量有限,有时候就餐的消费者明明只有两三个人,却又要求占用包间,这样情况下,只能规定最低消费来维护店家的利益。
“光盘行动”需要多方努力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餐饮店,达城大部分咖啡厅、卡拉OK厅都有最低消费的设置,上班族小T上周陪几个大学同学去唱歌,选择包间最低消费为550元,由于几个人酒量都不行,结果剩了不少酒,点的点心也只吃了一半,“感觉真浪费。”
2月初,市商务局就曾向各县(市、区)商务局、市餐饮与娱乐行业协会、市级重点餐饮联系企业,发出关于践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要求餐饮企业要从自身做起,从加强员工点餐培训入手,倡导“适量点菜、剩菜打包”。在菜单上主动标示菜肴分量,并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引导消费者摒弃“好面子、讲排场”陋习,倡导顾客吃多少、点多少,合理消费。
不少市民认为,最低消费属于霸王条款,与当前“光盘行动”提倡的节俭背道而驰,市餐饮协会王会长表示,餐厅为了保障自己的利润设置了包厢“最低消费”的条款,这种做法并不明智,餐厅应该通过提升服务来吸引顾客。协会无法强制要求餐饮企业取消最低消费,但消费者有消费的自由,如果大家都不去有最低消费的饭店消费,“如果餐馆生意因为设置最低消费的门槛没原来好了,最低消费也就名存实亡了。”
·本报记者 刘艳·
“最低消费”与“光盘行动”背道而驰
新闻推荐
过好月子期,健康一辈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孕期女性越来越看重坐月子。于是,月子会所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市场新宠。带着宝宝入住月子会所,成为很多家庭既省心又有面子的事情。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