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城人的生活中,一些隐形浪费随处可见:在女人的衣橱里,至少有3件没有剪吊牌或者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家里的杂物室,至少有3样东西买来才发现没用;每次感冒头疼发热,都在买药,一年下来满抽屉都是;至于四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也有很多使用率极低。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光盘行动”,而是要从日常生活中着手。
多种因素造成浪费
去年,在一行政部门上班的小姣因为想减肥顶不住广告的狂轰滥炸,从网上买了个做仰卧起坐的懒人收腹机,但只用了三四次后,就再也没有用过了。小姣说:“刚开始看到广告里效果很好,就兴趣高涨地跑去买,结果用了几次,新鲜感一过,再加上因为没有连续使用,效果不是很明显,就懒得再运动了。现在收腹机摆在书房都一年多了,既碍眼又占地方,想转手卖出去又找不到下家,才恼火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都有像小姣一样的情况,买来的东西新鲜感一过就被打入“冷宫”。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攀比心理作怪,“ipad刚出来时我就买了,为了装ipad,我还专门买了一个大包包,但只背了一个多礼拜,也就懒得再天天背在身上了。”市民刘欣说,当初只是为了攀比才买了ipad,4000多元也没炫耀几次,很不划算。
“其实家里除了一些日常用品,比如一些买了很久的衣服挂在衣柜里连吊牌都没剪、鞋子放在鞋柜里不穿等造成浪费外,药物浪费也很明显,很多药其实只吃了几次就没吃了,放在抽屉里,日积月累,满抽屉都是,但自己搞忘了哪种药治哪种病,于是生病了即使是小病,也只好又去找医生开药。现在的药品都很贵,这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刘欣说,她每年都要扔一部分药,价值约千元,如果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团购是罪魁祸首
在公司上班的刘晶晶是典型的家庭浪费高手,三分钟热度花钱,家里不知道堆了多少没用的东西,只要看到团购网站有优惠推出,无论需不需要,都会立马下手抢购。
刘晶晶在公司还有一个铁皮柜子,里面全塞着她团购时抢的“相因货”,有精油、护手霜、洗发水、面霜、洗面奶,皮鞋、抱枕等等,没有拿回家的原因是,家里已经堆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老公看着家里堆成小山的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让他知道我在单位还有个小仓库,估计要暴跳如雷了。”刘晶晶说,她每次都控制不住买“相因货”的冲动,“聚划算”、“唯品会”、“聚美优品”几家大网站每天必浏览,只要远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就忍不住买下来,心里盘算总有用得着的一天。而事实上,铁皮柜里还有2011年11月11日抢的两大瓶洗发水,尽管还未过保质期,但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她也不打算用了,如果同事不要的话,就只有扔掉了。
闲置物品如何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很多家庭浪费可以在源头上堵住。比如,在达城的药店,有些冲剂药物可以一次只买几包,不用整盒购买,有些昂贵的药也可以单颗购买。但是没有外包装,就看不出保质期,市民王大妈向记者支招,“超市有卖标有日期的密封夹,可以将同时间产的药装进保鲜袋,就可以知道保质期了。医生开的处方药品,自己在药袋上注明治啥子病,下次身体出现同样的症状,就可以继续服用。”
同时,记者搜索发现购物网站可以将不用的闲置物品卖出去,让它们找到新主人“变废为宝”。“年轻人正在慢慢接受买卖闲置物品,让东西循环利用,但有些人面子观念重,认为买卖二手货是因为没有钱,那是不正确的想法。”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小程刚刚400元入手一个正价2000多元的二手键盘,他说,其实买二手货不是象征着没钱,而是一种消费观念。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银行卡手机短信作案,几乎都是不法分子诱骗持卡人将资金转移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而这些账户绝大部分都是银行假名、匿名账户。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腐败、金融诈骗往往与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