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李继龙
当前,西固的发展正处转型跨越、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凝聚合力、分类指导、重点项目、营造环境上做好文章,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为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一、坚持党管人才,在凝聚合力上做文章,在完善机制上下工夫。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区委对人才工作的决策机制、沟通联络机制,健全区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以及人才信息交流、人才专项经费、人才工作联络员等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组织体系、考核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发展造就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从自身职责、行业特点、人才队伍现状出发,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工夫,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加强跟踪指导,解决存在问题,督促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西固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涵盖投入保障、政策措施、引进培育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党管人才,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在建强队伍上下工夫。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开展人才开发、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积极引进人才。紧紧围绕“3341”项目工程,借助省、市人才引进平台,以规划编制、园区管理、土地储备、城建城管等方面为重点,按照“缺什么”就“引什么”的原则,创新引才方式,引进一批懂专业、懂政策、会管理的急需紧缺人才。二是积极培养人才。结合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城建城管、污染治理等热点、难点和重点工作,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培训计划。注重聘请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企业家“以案说法”,就物流业发展、经营城市、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减少“务虚”功夫,提高“实战”能力。三是促进人才交流。充分发挥驻区企业多、人才密集的优势,探索建立地企之间领导干部、专业人才挂职交流制度,促进地企之间在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增进地企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中青年人才到上级部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见习学习,培养管理型、知识型、外向型、创新型人才。
三、坚持党管人才,在重点项目上做文章,在作用发挥上下工夫。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在实施“十大重点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物流新城人才保障工程”、“红枣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孵化基地”等人才项目,集中优势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商贸旅游等产业人才聚集区,不断扩大重大项目技术合作、重大课题技术攻关、重点支柱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密切关注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可能增多的新情况,组织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做好情绪疏导、社会救助、化解矛盾等工作。积极发掘和使用具有西固特色的各类本土人才,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引导他们在传统文化、民间技艺、农村发展等方面,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打造艺术品牌。结合“双联帮扶”活动的深入开展,选派科技人才开展支农活动,提升乡镇干部农技推广能力,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坚持党管人才,在营造环境上做文章,在优化服务上下工夫。采取舆论宣传、精神鼓励、物质鼓励等方式,努力营造“四尊”的舆论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一是用岗位留住人才。结合各类人才专业、爱好、特长,围绕全区物流新城建设、石化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用事业、产业、项目为各类人才提供岗位,给各类人才交任务、压担子,使人才才有所用、业有所成。二是用待遇留住人才。认真落实各类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制定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在经济上予以重奖,在住房、子女上学入托、就业等方面予以倾斜,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用环境留住人才。加快推进西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加大污染治理,使西固成为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区域性城市,增强留住人才的吸引力。
兴业之策,人才为先。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顺应人才发展新趋势,探索新机制,采取新举措,为推动西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5日在京颁奖。北京电影学院刘亚军的《全世爱》获最佳剧情长片奖,北京电影学院张思庆的《拾荒少年》获最佳剧情短片奖,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孙耀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