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葛永坤
在乡村社最基层,用什么托起伟大的 “中国梦”?
基层干部,要用 “实干”播撒中国梦;
基层干部,要用 “真情”浇灌中国梦;
基层干部,要用 “民生”培育中国梦。
托起伟大的 “中国梦”,面对最基层群众——
“假大空”不行,离开民生不行;
不动真情不行,群众不得实惠不行;
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不行……
这是游仙区东林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对基层托起伟大“中国梦”的共识。
翠竹青青,绿树依依,远处的青墙黛瓦叠嶂错落。整洁靓丽的新村美景,红红火火的特色产业,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
踏上游仙区东林乡这块创新的热土,放眼生机盎然的新农村,你绝对不能只用美丽这两个字去形容,美丽给人的常常是表面的印象,而东林不是,她给你的是一种震撼,一种骨子里的惊喜。
徜徉东林山水之间,首先是山给你惊喜,在这里,不是说山在村的什么地方,而是一个个村子仿佛是从山上长出来的,零零星星散落在一个个山谷沟岔中。
记者走进一个个新村,听着村里一件件幸福轶事,感受着村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东林乡党委书记孟林拿出乡党委政府和规划专家正在编制的发展规划,一页页翻开来,他对记者说:“东林距绵阳城区20来分钟车程,绿色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特色。我们在想,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花香果城、绵阳城市绿肺。”
孟林告诉记者,他和乡长吴波是老搭档,都是“老东林”了,对这里的山水、百姓感情很深。如今,怀揣全乡人民的“东林梦”,从绿色产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共建优良生态环境、城乡科学统筹等方面,都还需要动一系列“手术”。
基层一线用创新实干托起“中国梦”
5月15日,东林乡正式启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
在乡村社基层一线,用什么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孟林坦言,面对最基层的群众,“假、大、空”不行、离开民生不行、不动真情不行、群众不得实惠不行、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不行。
动员大会上,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社区、组、村民党员代表充分发言,最终形成共识:东林乡基层干部,要用“实干”播撒中国梦、用“真情”浇灌中国梦、用“民生”培育中国梦。
随之,一系列“组合拳”全面出击。以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活动为契机,严把党员入口关,净化党员信仰问题;严把党员作风关,规范党员服务群众机制;严把党员服务关,狠抓党员队伍建设。
日前,记者看到了已经正式实施的“东林乡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举办乡、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农村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自富带富能力;
开展“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致富能手”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去;
开通党员服务、法律、民政、医疗等便民服务热线并在各村公示,同时利用农信通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最新的便民服务信息,用短信形式向广大群众发送……
搭建起服务平台,更需丰富活动载体。为此,东林乡另一套看似“配角”的“组合拳”,却较好地拓宽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路径和渠道——
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承诺为群众至少办1至2件实事;
每名党员干部联系一户困难群众,通过助志、助困、助业、助学等措施,解决群众生活难题;
党支部结对共建,从资金、信息、技术、项目等方面,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实现同发展、共致富;
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农户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活动……
不仅如此,东林乡党委还决定,每名班子成员包一个村(社区),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发展;按各自职责分工联系3至5名党代表,不定期约谈走访和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每名机关党员联系3个村(居)小组和2户困难群众,把党的政策宣传到户、民事纠纷调解到户、群众意见听取到户、便民利民服务到户、扶贫济困慰问到户,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村(居)两委干部采取定期走访、联系交流、民情速递等形式,收集、分析和汇总本村(居)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为村(居)工作推进提供参考。“方案制定好,更要落实好!”孟林说,“作为‘领头羊\’、‘带头人\’的基层一线领导干部,能否敢想敢做、真抓实干,用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身上的精气神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成败。”
记者感言
孟林的话一点不假。“中国梦”是具体的,需要生活在不同地域、从事着不同行业的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只有一个个村落社区、一个个乡镇街道谋划并实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了一个个小的“蓝图”,整个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才能完全实现。
为了蓝天白云“生态东林”在行动
“东林,可以说是绵阳城郊的一块宝地。这里,宝成铁路穿境而过,绵九、绵遂、绵广、绵南高速在境内交汇互通。”孟林对东林的区位优势毫不掩饰。
不过,离城区近、多条铁路和高速在此交汇,引导村民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为维护交通安全尽责出力,成为东林乡党委、政府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
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油菜、小麦收割时节,如何拓宽利用渠道,开展综合利用,使秸秆变废为宝,是每个城市机场、高速、铁路周边每年都会碰到的“全国性难题”。
东林地处完全禁烧区,更不例外。随着市委、市政府“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秸秆全面禁烧令发出,孟林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全乡秸秆禁烧工作专题会议,成立由孟林、吴波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的秸秆禁烧领导小组,乡政府与各村、社区、组、村民层层签订秸秆禁烧“军令状”。每天分成四个组由组长、副组长带队,不间断交叉巡查、入户宣传、落实补助奖励政策。
截至目前,东林乡共出动宣传车300余辆次,下发宣传资料近万份,利用秸秆腐熟技术处理2500余亩,帮助农户抢收3000余亩,处理秸秆1500余亩,全乡尚未发生秸秆焚烧情况,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为增强。
谈及这些成绩,孟林给记者归纳了东林的几条经验: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齐抓共管,明确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服务,用效益吸引群众;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守护蓝天白云需要全民行动。这是东林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识。
为了蓝天白云,“生态东林”在行动。
我们坚信,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绵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居更宜!
记者感言
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影响环境,但是三夏农忙,不少在城里打工的农民朋友请假回家收割,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田地上的秸秆,想一把火烧了最方便。对于秸秆禁烧,东林乡做到责任到位、宣传到位、补助到位,帮助农民把账算好,农民也就“买账”了。
联户代表联通社情民意和亲情友情
这两年,东林乡一直致力于“联户代表制度”的探索,如今已成当地村民代表制度的一种补充。
联合户由10至15户村民自愿组成,推举联户代表,既要反映社情民意,还要处理好大家的亲情友情。联户代表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代表村民行使各项权利,任期一年。
就在昨天,天坪村陈德文的小洋楼里聚集了几位忙里偷闲的村民,激烈讨论今年大春和来年小春,秸秆完全禁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
陈德文的身份是村里的联户代表。与过去的村民代表不同,陈德文是周边熟悉他的10余户村民选出来的。联户代表——因为户连户,所以心连心,村民们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他做得认真,干得起劲。
东林乡“联户代表制度”已经不是新闻,在全市范围得到推广。应该说,“联户代表制度”是对“大调解”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不仅有效化解了各类疑难矛盾纠纷,有力保障了全乡平安和谐,而且提高了村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联户代表”怎么选?本乡本土能人,代言村民利益。伴随社会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性日渐加大,人员流动频繁,村民代表三年一选,但部分村民代表在当选后,出现任职期间外出打工、无法履职的现象。“履职不到位,不是村民代表的问题,而是制度需要一些补充。”东林乡党委为此苦觅良策。一番调研思考:转机,就是将村里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现场解决问题的能人调动起来,让他们和群众打成一片。“联户代表”怎么干?明确了“代表谁”,接下来就是“做什么”与“怎么做”。结合乡村治理的特点与难点,东林乡对联户代表履职进行了精心的制度设计。“联户代表”干了啥?化解基层矛盾,带领村民致富。“联户代表上传民情,下达政策,这种特殊身份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东林乡机关干部对此都很感慨,“现在,通过联户代表,矛盾基本上都化解在基层,我们也能腾出手来谋划长远发展。”
联户代表制度使农民“抱团发展”优势凸显。如今,一批联户代表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扛起了种植养殖专业户的大旗。事实上,联户代表的优势还在进一步拓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治安防范、秸秆禁烧还田、推广优势产业发展、组织农村志愿服务、铁路护路联防等等,联户代表们都是行家里手。
记者感言
东林乡联户代表制突出了“自愿联合、双向选择”,联户代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一是找到了利益代言人;二是找到了致富带头人;三是找到了有威望的矛盾纠纷调解人。
产业党支部
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
走进东林乡团树村产业党支部办公室,挂在墙上的一幅“产业发展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花花绿绿的地图上,划分出了“八大特色产业区域”,每个区域上画着一面精致的党旗。
产业党支部成员王邦祥告诉记者:“每个特色产业由一到两名党员负责,从产前的市场供求信息,到产中的技术指导,再到产后的市场对接,每名党员都要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产业党支部是个宝,生产致富离不了,田间地里有啥事,快把七位党员找。”这是团树村农户对这个产业党支部编的一句顺口溜。
村民介绍,一直以来,村里这间产业党支部办公室都分外“热闹”,村上7名产业党支部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聚一聚”,汇总村上特色产业发展信息,梳理田间地头需要注意的事宜,商讨各家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孟林说,团树村产业党支部仅是全乡一例。去年以来,乡党委把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树立起“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把党员凝聚在产业发展上,另一方面把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在产业上,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东林,为把更多的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不少党员都是各显“神通”,圆黄梨种植好手蒋崇伦,率先种植的圆黄梨在市场上卖得非常火热;猕猴桃种植大户王邦祥,是村上种植猕猴桃的第一人;草鸡养殖专家陈广,自家养殖场生产的“土鸡蛋”已成为当地特色品牌商品……“伴随着这些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经验的党员进入到产业党支部,一方面可以把党建工作开展得更加具体,把党的指导思想用于实践之中。”孟林说,“另一方面,也能够发挥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党员带头等方法,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建设。”“光是试产期,两亩猕猴桃就能多增加2000元的收入。3年以后的盛果期,每亩的收入可上万,以后的日子,更加有奔头了!”村民赵繁双站在自家猕猴桃园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东林乡各地产业党支部成立后,支部里的党员开始发力,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从推进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发挥产业党组织的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开办家禽养殖场,推广绿色生态水产……“跟着产业走,产销不用愁;跟着支部干,农民有钱赚”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党建凝聚力量,党员带动产业,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东林乡这块创新宝地风生水起:三月梨花开、五月枇杷黄、七月梨儿采、九月猕猴桃、常年土鸡跑、四季可垂钓,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记者感言
产业链上建支部,兴业富民“迈大步”。在东林乡,“跟着产业走,产销不用愁;跟着支部干,农民有钱赚”之所以成为口头禅,原因有三:一是组织联网,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二是党员联动,能人聚在了产业链;三是发展联姻,农户富在了产业链。
特色项目进驻
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绿肺”
一场小雨后,记者来到位于金子山村的千亩珍稀苗木产业园,红椿、桂花、银杏、桢楠的幽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阵阵飘来,令人心旷神怡。
乡长吴波告诉记者,这个珍稀苗木种苗繁育中心是全市珍稀苗木繁育龙头企业。目前首先满足绵阳市珍稀树种种苗需求,种苗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年可育造林苗木、绿化苗木、水生植物能力达1500万株,近两年内逐步服务中国西部珍稀树种种苗需求。
吴波说,栽种此类珍稀林木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中心现已培育的苗木品种包括红椿、桂花、银杏、桢楠、香樟、皂角、朴树、樱花、紫薇、天竺桂、丹桂、栾树等;水生植物包括睡莲、千屈菜、水葱、水芹、再力花等;优种繁殖包括美国黑杨、红豆杉、珙桐等。
记者看到,这里不仅设有母本园区、生态鱼养殖区、乔灌木套繁区、新农村绿化区、幼苗区、杂鱼养殖区、水生植物区、特种养殖区,还设立了青少年活动户外学习种植区、科技科普展示区。
吴波介绍,去年以来,东林在发展珍稀林木上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业主主体,群众参与”的机制,农民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方式,形成了“公司+农户”、“业主+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
孟林告诉记者,为实现珍稀林木产业既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又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长效产业,东林正在规划将珍稀树木发展同生态旅游打造、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农村综合示范体建设等方面相结合,着力打造绵阳百万人口“城市绿肺”。“为此,东林还要大力发展珍稀林木,逐步形成珍稀树木休闲产业园、观光示范园、桢楠产业园、香樟产业园、银杏产业园示范基地,并与农业综合园相结合,实现蔬菜、瓜果、珍稀林木的产业化发展。”面向未来,孟林胸有成竹。
增大绵阳百万人口大城市的“肺活量”,东林的举措远不止如此,目前正把已建成的以天坪村为中心的700亩油桃基地、以五显村秋番茄为特色的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团树村韩国圆黄梨为特色的800亩水果基地、以金子山村金银花种植为特色的200亩花卉基地等颇具特色和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作为“龙头”,以点带面全力推动全乡生态农业规模发展,积极探索近郊休闲观光旅游,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展现“魅力东林”独特风采。
为给百万人口“城市绿肺”锦上添花,东林还特意引进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东林牧歌”入驻,目前已完成拆迁工作,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这个项目总投资6亿元,位于东林乡天坪村,项目建成后,将在区域内布置农业科研生产基地、花卉温室区、园林景观区、运动场、乡村酒店、商业街、特色小吃街等,不仅能引进安置大量本地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还可大大提升当地经济规模。届时,这里将成为绵阳近郊休闲观光精品旅游地,将大大促进三产繁荣、农民增收、财税增长。
为走好绿色、低碳发展每一步,东林正全力助推“物流”产业发展。目前,石马—东林物流园项目正式选址于石马镇、东林乡境内,距绵阳城区10公里。项目已列入全国187个公路物流枢纽重点项目、四川省重要物流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涵盖公路货运集散、仓储、配送等,总规划面积约3000亩,投资30亿元,拟建成川西北公路货运物流中心。此外,东林乡天坪村、张家坪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全面实施。
记者感言
东林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甘当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城市绿肺”;志在追求绿色GDP,增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肺活量”。这些,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油、节气的点滴做起。
团树村产业地图
一社 特色产业:优质梨、
枇杷、樱桃二社 特色产业:优质梨三社 特色产业:葡萄四社 特色产业:水稻制种五社 特色产业:猕猴桃六社 特色产业:草鸡、草鸡蛋七社 特色产业:葡萄八社 特色产业:樱桃
集跬步以行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文章写到这里,记者认为,还是用孟林在东林乡“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讲的几句观点作结,应该更为合适——
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干部都以“最美”为标杆和楷模,真正做到情系一地百姓、谋划一方发展,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一件件百姓实事、一个个发展目标,用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用点滴实干赢得信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伟大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新闻推荐
案例一2012年10月29日,安县公安局接到居民龙某报案称:他在安县秀水镇一茶楼与杨某等人赌博,与杨某发生争吵后,被人将右耳打伤。安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民警首先找到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