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琪/图 齐贺/文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后,各地大张旗鼓兴建楼堂馆所现象已罕为人见,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遁形之术。更为常见的形式是,扩建、豪华装修内部食堂,以免除“在外面吃饭不安全”之忧。
你不是不让兴建楼堂馆、不让大吃大喝吗?那我来个“隐形的奢侈浪费”,玩起改建为租、扩建内部食堂等暗渡陈仓之术,只要躲过老百姓的监督,避免曝光不给党抹黑不就得了,纪委都是自己人,难道还真会主动来查啊?在全民反腐的网络时代,明目张胆的腐败、奢侈浪费确实正在消逝,但如何对待那些老百姓看不到、摸不着、监督不到的“隐行”奢侈浪费,考验着监管部门的人力和水平。
@陈季冰(媒体人):最近看到不少揭秘,说揭露上海高院法官嫖娼的陈某,自己其实是个劣迹斑斑的家伙,而且他那件案子本身判得也没什么问题。对此我无研究,不敢妄言。但我认为,假如事实确如此,我是一点也不会为此失望或迷惘的。因为我从来就认定,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多元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利益驱动而非道德感召。
@光远看经济(学者):搞宏观经济的,最忌讳的是没有一点趋势思维,一看数据差就说经济差,一看数据好就说探底回升。如果你不能从周期和大趋势来看宏观经济,你的宏观经济学百分百是不及格的。6月份还很悲观的人,看7月份的数据不错又开始谈复苏了。我一直强调,经济没那么差,但也算不上好,因为经济趋势早告别高增长了。
@连鹏(专栏作家):老人帮癌症老伴沉江自杀获刑,曾沿江堤哭送数百米。看完这条新闻,心情复杂。看到人间生离死别,只能说,请珍惜身边人。全世界范围内,安乐死都有争议,只有少数国家允许安乐死。判刑是合理的,况且法院虽然判老人4年刑,但鉴于对社会没有危害、身有残疾,允许监外执行刑期,也算情法兼顾了。如果真要反思,老婆婆那句“死了不会给儿子们添麻烦”倒刺痛人心,国人病不起。
@龚晓明医生:今天一个患者老远来看我门诊,一个2cm没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在当地据说是最好的医院要给她做手术切除子宫,我看过了以后,根本没有手术指征需要进行这样的手术,病人和她女儿都很开心,我却忧心,培训!培训!培训!没有类似国外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我们全国医疗差异就难免,做病人就辛苦了。
世相漫笔
新闻推荐
进入投资银行工作是不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其工作压力并非每一个人都可承受。据英国《每日邮报》21日报道,美银美林21岁的德国实习生莫里茨·厄尔哈特(左图),日前被发现死在自己的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