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并轨”改革作为一个多年的旧话题,最近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媒体访谈而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有关方面坦承,养老体制的多轨运行有历史原因,“并轨”难度较大。不过,养老改革关系社会公平,再难也得往前推。
调 查
98%网民认为条件成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高达61.9%的受访者希望能通过改革退休养老金制度,保障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另一项调查则显示,98%的网民认为废除养老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日渐成熟。民意背后,还有一些地方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养老金竟相差数十倍的沉重现实。
“并轨”难因怕待遇降低
上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要求,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养老“双轨制”。“‘并轨\’最大的瓶颈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降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一针见血,“不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觉悟低,也不是国家决心不够大,待遇降低的改革肯定难以推行。”“双轨制”形成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并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多数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于退休前在岗档案工资的7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大多在80%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测算,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到47.94%水平后,一直处于45%左右的区间,也就是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也显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中位数为24000元,企业养老保险金的中位数为18000元,两者差距明显。“企业职工缴费拿钱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缴费拿钱多,谁会加入前者呢?”郑秉文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事业单位进行了养老制度的改革,但“被改革”群体抵触情绪很强烈,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
突破瓶颈需要顶层设计
这些年来,养老金“并轨”几乎年年成为全国“两会”的热词,更有一些代表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献计献策。尽管年年提、年年议,但“并轨”推进缓慢,试点寥寥。
改革是否有成效,不仅是对相关部门职责和能力的考验,更影响到社会对深化改革的决心。人们相信,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但不能始终原地踏步,甚至陷于停滞。“‘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胡晓义对新华社记者说,“有些地方个人也缴费了,但机制没有理顺,结果又退回去了。”
胡晓义特别强调,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改革时间表如何安排
实际上,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说,人社部已经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社保理事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专门研究。
据权威人士透露,这项研究内容还涉及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退休年龄调整等重大问题,是一项顶层设计的一揽子方案,预计8月即可完成,最迟也不会超过年底。“‘并轨\’显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决定和完成的事情。”郑秉文说,“人社部向决策层提出建议后,还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才能形成政策,然后分步实施。”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强调,解决“双轨制”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仅考虑退休养老制度本身,还要有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相互配套。
(据新华社)
江苏
敬老院倒塌
建成不到10年
8月5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在食堂吃晚饭时,房屋无故突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目前宿城区从南京邀请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专家,对该起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宿城区的通报称:“8月5日下午6时许,宿城区王官集镇敬老院食堂发生坍塌,造成部分人员受伤。事件发生后,市、区两级领导赶到现场指挥抢救伤员。目前,所有受伤人员均已送往医院检查救治。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调查重点:建筑质量是否合格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该敬老院此次倒塌的房屋建成不到10年,建筑质量是否合格成为相关部门调查的重点。目前当地的住建部门已完成初步调查,从南京邀请的工程质量方面的专家也已抵达宿迁。宿迁方面表示,一旦认定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将对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记者从云南省罗平县委办公室了解到,8月11日8时许,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挖玉冲村一乡村便道上一辆长安面包车发生单方肇事,造成11人死亡(包括一名孕妇),4人受伤。事故中驾驶员当场死亡,伤者已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