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络敲诈为何屡屡得逞?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3-09-26 12:44   https://www.yybnet.net/

新闻回放:近日,江苏警方破获系列网络敲诈案件,打掉4个犯罪团伙,抓获16名犯罪嫌疑人,查处专门用来实施敲诈勒索的“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环球视点网”等网站11个。自2011年5月以来,犯罪嫌疑人以采写了负面新闻为由要求出钱摆平,否则就在网上刊文,不少单位按照要求支付了“封口费”和“赞助费”,涉案金额达300多万元。(9月9日《西安晚报》)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只要稍加核对,就不难发现注册网站的公司纯属空壳公司,所谓的记者身份更是子虚乌有。然而,面对网络敲诈,当事企业不是主动报警,维护自身权益,而是被骗子牵着鼻子走,甘愿花钱消灾,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用来敲诈的负面新闻,涉及企业违规用地、商业贿赂等问题,都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支付“封口费”的相关企业,不排除的确有见不得光的猫儿腻,才不敢报警求助。从某种意义上讲,愿者上钩本身或许就是一封自我举报信。有关部门在敲诈案告破的同时,有必要顺藤摸瓜,逐一排查这些企业的底子,不放过每一起“案中案”。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自证清白的。徐州经济开发区一房地产公司就出示了合法审批文书,证明没有所谓违规一事。不过,当犯罪嫌疑人称“越是假的老百姓越愿意看”,威胁“如果发到网上将对你们公司形象不利”,企业最终分两次共支付10万元了结此事。明明没有问题,却还要破财消灾,当事企业与其说被骗子唬住了,倒不如说是忌惮于网络的影响力。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互联网上,好消息传播快,坏消息传播更快。一则凭空捏造的负面新闻,往往能吸引眼球,形成围观,给当事一方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2011年2月17日,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网文,令国内乳企股价应声下跌。尽管农业部当晚在官网上辟谣,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信心已然再遭重创。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一些企业难免谈网色变,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心理实施敲诈。

网络敲诈,不仅损害了当事者的权益,更扰乱了网络秩序,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同时,规范网络管理,提高准入门槛,依法关停非法网站,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近年来,一些地区专门成立机构人员,通过“有偿不新闻”的潜规则,帮助当地单位和企业压制化解负面新闻。颇具黑色幽默的是,这起系列网络敲诈案中,恰恰是一些负责协调处理的干部,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充当“内鬼”爆料,事后参与分成。如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关地方和部门应该反思。应对网络敲诈,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出钱消灾,求得平安,而是洁身自好,堂堂正正。

(张枫逸/文朱慧卿/图)

新闻推荐

十一黄金周出行游客预计将超4.3亿人次

记者28日从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国庆节假期交通管理工作视频调度会上了解到,今年十一黄金周预计将有超过4.3亿人次出行,道路交通面临较大压力。游客同比增长18%左右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国庆节黄金周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指示牌掉了2013-09-30 03:42
评论:(网络敲诈为何屡屡得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