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每年的9月,好多学龄孩子就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小学怎么上?开学时间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入学年龄有

来源:达州晚报 2013-09-14 15:08   https://www.yybnet.net/

古代小学何时开学?

古代的入学时间与学期的长短,各个朝代并不一样,也与现代统一的“秋季入学”有较大差别。

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小学教育亦然。入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在汉代,这三个入学时间很流行,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具体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我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种开学时间,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但具体时间与汉代有所不同,农历十月份开学。

开学日期的选择,与学期的长短相关。古代的学期与现代完全不一样,短者三个月,长者一年。冬学多“三月制”,相对较短,以明代为例,一般从每年的腊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是“八月制”和“十二月制”,一般都是春季入学,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

古代入学年龄有何要求?

现代一般规定孩子六七岁入学,古代晚于现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其中,为一些现代家长所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8岁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都是8岁入学。

《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从中可以看出,先秦时代是8岁入学。但《尚书大传·略说》则称“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是13岁入学;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的记载,是15岁入学。由此可见,先秦时期对入学年龄并无明确统一的规定,只要在8至15岁之间,都可读小学。一直到明清时期,这种“大龄入学”传统都未改变。

相对来说,唐代孩子入学年龄与现代差不多,要比之前和之后的朝代提前1至2岁,即6岁、7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

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他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于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时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

在古代,甚至20岁读小学都是正常的。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

古代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古代管理学生有哪些手段?

古代对小学生的行为管理相对严厉,家长也大多认同“不打不成器”,学习不认真或学得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同家常便饭。

体罚,在古代叫“挞罚”,到后来,挞罚手段不仅没有取消或减轻,反而加重了。在明代,“挞罚”便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严重时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如若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当然,也有老师很人性,如给学生开“免打条”,表现、学习都不错的“三好生”免打。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体罚其实只是古人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之一,古人同时还会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有时甚至直接请家长、年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教学秩序管理。

此外,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

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靠考试,俗话说“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古代还真有这情况。如在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多种。

古代小学分“快慢班”吗?

古代没有“中学”这一级学校,是把现代的中学与小学联在一起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的“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即小学读完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深造,所以,“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与现代将学生分“快慢班”一样,古代不少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在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入学后皆分在外舍,考试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有点一、二、三年级的味道,升不了的“留级”。

“三舍法”后来还被推广到地方,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但设“快慢班”,对小学生进行分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三舍法”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虽然说可以“小升大”,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上大学的,对于乡村小学生则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官吏子弟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控制“升学率”,《宋史·选举志三》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曾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即升学率50%。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教育不公”现象很严重,在宋代以后,解决教育不公受到重视。到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的小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机会大增。

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义学是免费的,面向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

(据新华社)

我国古代小学怎么上

新闻推荐

不满管理严格手机被没收 江西名校高三学生刺杀班主任

教师节刚过,江西名校临川二中就发生高三学生杀害班主任事件。15日上午,该校高三学生雷某课间玩手机,被班主任孙某收走,孙某要求通知家长,雷某不满严格管理,随即产生积怨,在教师办公室将孙某杀死。持刀袭...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不老的爱情2013-09-14 15:08
评论:( 每年的9月,好多学龄孩子就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小学怎么上?开学时间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入学年龄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