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韦先生在给新娘陈小姐戴胸花。
两年前,乡村公益婚恋网站——克安村相亲网,在横县马山乡克安村正式开通。这个乡村版的《非诚勿扰》,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两年后,小小的相亲网站已“开花结果”:10月28日,通过该网站相识相恋的新人,喜结良缘;而在一天前,一对在该网站结识的夫妻,为女儿办了“满月酒”。
网站创始人、时任大学生村官郭炜靖说,希望通过克安村相亲网,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大龄单身青年婚恋难的问题
两对新人喜结良缘
村级婚恋网站,已促成6对农村青年成功牵手
10月28日,横县陶圩镇环城路324号,喜庆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几口大锅一字排开,“厨师团”正忙着烹饪婚宴美食。
临近中午12时,迎亲的队伍到了。新郎韦先生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新娘陈小姐面前。四目相对,“老婆”二字脱口而出。瞬间,幸福洋溢。
陈小姐说,一年多前,她无意中发现了克安村相亲网,便注册成为会员。马山乡太宁村的韦先生也是克安村相亲网的会员。于是,两人从陌生到相识,渐渐地有了好感……
同样在克安村相亲网收获幸福的,还有横县莲塘镇石柱村的陆先生。
今年25岁的陆先生,是克安村相亲网的首批会员。当时,他还在广东打工。“根本就没想过会认识孩子他妈,那时,孩子他妈在横县一茶行工作。”10月27日,陆先生夫妇刚为出生12天的女儿办了一场“满月酒”。此外,还有4对会员正在热恋中。
创办之初不被看好
已有200多名会员,会员中有两名美籍华人
“克安村相亲网”的诞生,缘于2011年7月横县马山乡团委负责人的一次进村调研。
调研期间,几名单身男青年反映,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村里有上百名大龄青年还“单着”,很难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恰逢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相亲类节目正火。田间地头,偶尔也会有村民在谈论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时任马山乡克安村大学生村官郭炜靖灵光一闪:何不创办一个乡村版的“非诚勿扰”?开通一个村级公益性实名制诚信婚恋交友网,通过互联网为农村大龄单身青年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提议一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被人指为“作秀,没意义”。
但不管怎样,建站、内测、试运行……同年8月5日,克安村相亲网正式开通了。截至目前,该网站共有200多名会员。他们当中既有克安村的,有县内外其他乡镇的,也有陕西、浙江、云南、广东等地的,甚至还有两名是美籍华人。
呼吁关注农村婚恋
网站创始人离开克安村,谁来接手成问题
不管是陈小姐的婚礼,还是陆先生家的“满月酒”,他们都邀请了郭炜靖,并将其称为“红娘”。
“爱情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宴席上,郭炜靖说自己很感动,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对我来说,只要我们所做的这件事,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大龄单身青年婚恋难的问题,那就够了。”
据了解,自克安村相亲网面世,郭炜靖曾多次被人问起,“网站促成了多少对农村青年成功牵手?”以前他总感觉心虚,“不敢去统计这个数据”。眼下,陈小姐的婚礼、陆先生女儿的满月酒,让郭炜靖备感欣慰。为此,他还在微信上发了一张陈小姐的照片,并写道:“你已长发及腰,情定马山正好!”
欣慰之际,愧疚也随之而来。“没有能做得更好做得更多。”郭炜靖说,去年8月,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离开了克安村,克安村相亲网不得不终止了对外服务。谁来接手这个网站,让其继续发挥作用,也成为郭炜靖的一块心病。
尽管如此,这个网站的影响力仍在。今年8月1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摄制组一行4人,专程从英国伦敦赶赴克安村,拍摄了一部关于当前中国年轻人择偶和婚恋观的电视专题片。
今报记者蒋银花 文/图
[ 编后语 ]
乐嘉走了,宁财神来了。郭炜靖离开了,克安村相亲网的下一任“孟非”又在哪里?
200多名会员,6对牵手成功,两对喜结连理。这是一个不错的成功率,其背后是农村适婚青年择偶需求推动。现今农村青年多在外打工,看似是走出去了,但受制于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能在外地牵手走入婚姻殿堂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找同乡人的婚恋观深入人心,毕竟地域文化相同,饮食相近,年轻人之间会有更多共同语言,更少婚后摩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军乡村,克安村相亲网的出现不仅没有上不了网的后顾之忧,更满足了新时代农村青年人择偶的平台需要。现实中,大家或许相对无言,网络上却可能擦出爱情火花。这是网络时代社交的典型特性。
郭炜靖的离开,已让村级版《非诚勿扰》“停业”年余。为了农村青年的人生幸福,当地政府、社会各界是不是应该想想办法,为相亲网找来下一任掌舵人?
新闻推荐
“80后”“90后”楼房还能住多久?●我国规定一般性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但实际却只有25~30年●相比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
4月6日,奉化坍塌的楼房开始拆除。 东方IC供图4月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几天来,种种疑团萦绕在公众心头:究竟是设计施工时就埋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