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一位市民以《滨河路连续发生“交通”事故》为题在网上发贴称,自己在达城滨河游园短时间内见到两起“交通”事故,反映自行车与市民争地盘,呼吁相关单位加强管理。
四轮自行车受家长青睐
昨日下午2时许,滨河游园上的市民熙熙攘攘,记者5分钟内见到14辆自行车经过,其中成人使用的两轮自行车6辆,未成年人使用的小轮自行车3辆,四轮协力自行车5辆。
据经常到滨河游园休闲的市民介绍,四轮协力自行车是今年初时兴起来的,多数四轮协力自行车可乘坐2人,少数四轮协力自行车可乘坐3至4人。协力自行车比两轮自行车坐位多,这让一些不放心子女单独骑自行车的家长,有了陪同子女的更多机会,因此协力自行车受到很多家长青睐。
人车争道“事故”难免
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市民了解到,自行车驶入滨河游园早已经不是新鲜事,甚至还有摩托车、轿车驶入。在人流如此密集之地,人车争道难以避免,“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往往是老人或儿童,肇事者多是未成年人。
“上半年,有个老婆婆被一个小孩儿撞倒后,在医院躺了4个多月。”据滨河游园的一些老茶客回忆,老婆婆是被骑自行车的男孩撞倒的,造成腿骨骨折。
达城哪块地可以骑车?
采访过程中,关于滨河游园该不该出现非机动车行驶的现象,引起不少市民讨论。多数市民认同“不应该在这里骑车”的观点,极少数市民站在肇事者角度认为“该把自行车赶到哪里去呢?”。
整理市民介绍的情况,记者发现滨河游园主要是供市民锻炼、休闲的地方,多年前曾有相关部门设置告示牌,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驶入,这表明“滨河路其实是一条步行街”。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对各类户外运动的需求越来越高,滨河游园上的锻炼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举手伸腿”,出现了打羽毛球、跳坝坝舞、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然而如今,要把自行车驱逐出滨河游园并非易事,这正如一个少年回答记者提问时所称:“妈老汉儿不放心我到公路上去骑,如果不准在这里骑车了,我该到哪里去骑?”
管理所表示“躺着中枪”
不少市民认为,滨河游园出现自行车的现象,属于滨河游园管理所的工作范畴。对此,该所一名魏姓女士告诉记者,自滨河游园建立以来,管理所只负责游园内的绿化、卫生两方面工作,至于驱逐游摊、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入的工作,属于其他单位管,管理所无权干涉。但很多市民误认为游园内的所有事,都该管理所管,遇到难事习惯向管理所反映。“我们解决不了,只能告知尽快报警。”魏姓女士表示,很多时候,当事人不理解,认为管理所不作为,而管理所只能忍气吞声。
(本报记者 杜晓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压事故、保平安百日攻坚行动”中,万源交警大队强化路面防控体系,重点针对货运车辆,扎实开展从严打击非法改装、拼装汽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疲劳驾驶、强超强会、车身反光标识设置和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