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各种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如何保护好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昨(23)日,记者采访了花园刑警中队中队长吴曾勇,由这名长期在火车站附近打击诈骗犯罪的民警为市民支招防骗,平安过年。
骗术多,手段新,防不胜防
据吴曾勇介绍,在他接触过的诈骗案中,“丢包”诈骗、“认亲友”诈骗、冒充“书记、镇长”诈骗是最主要的3种诈骗方式,尤其是在春运期间,更为突出。
丢包诈骗
诈骗对象以长途旅客为主,犯罪团伙通常为3—4人,犯罪分子常“无意”丢下一包东西,被丢包中往往装满假钞或者金银首饰,另一同伙则假意与受骗人一同“捡包”并要求平分,之后主骗人再一同进行“寻包”、“掉包”,骗取当事人钱财。
“认亲友”诈骗
犯罪嫌疑人装成同乡或者当事人的接车人,骗得当事人上车同行,再在行车过程中进行诈骗。
冒充“书记、镇长”诈骗
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这类诈骗通常发生在长途火车上,犯罪分子往往为两人,不使用任何作案工具,而是冒充当地书记、镇长,谎称进城采购需要搬运工,选择归乡青壮年进行行骗。
民警支招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骗术形式多样、手段不断翻新。春运期间,旅客如何才能巧妙识破骗术,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吴曾勇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贪图小利、意外之财,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诈骗者往往抓住受骗人爱“捡便宜”的心理,以共享捡到的财物、免费乘车为诱饵,引得受骗人上当。
攀老乡,莫相信。许多案例都证明,诈骗者都使用了“老乡”这一招,拉拢与被骗人的心理距离,当受骗人心理防线降低时再实施骗局。民警提醒大家,当遇陌生人搭话时,一定要小心,更不要轻易透露任何包括自己的家乡、工作地、学校等私人信息。
培养防骗意识。当前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复杂,不仅会事先观察、几人配合,还会利用受骗人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市民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多留心防诈骗宣传,了解诈骗者常用方式,在遇骗局时才能发现破绽。
遇诈骗,勿单身独斗,应巧妙就近报警。当识破诈骗者行为时,不应同犯罪分子正面冲突,应保持冷静,寻找报警以及就近求助时机,或者暗自留心诈骗者行踪,以便脱身后协助警方追回财物。
(实习生杨为琳本报记者文宇)
新闻推荐
24日上午9时,与陕西富平产科医生张淑侠拐卖儿童案有关的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案公开宣判。犯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原富平县妇幼保健院产房临时负责人司欣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原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