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基站”功能很“强大”,但是制作方法却很简单,造价也很低廉。(资料图片)
▲蔓延新华社发徐骏作
?无处可躲新华社发商海春作
据统计,每年,通过“伪基站”发送的垃圾信息近千亿条。资料图片
垃圾短信就潜伏在你的身边。只需一根天线、一台电脑和一套软件,便伪装成不起眼的路灯、电线杆、空调机,也能藏身于小汽车中四处游走。在车水马龙的广场街道,在人来人往的商业街区,它如影随形,时刻窥视着你的手机。
“伪基站”——垃圾短信的高科技“马甲”,近年来正在我国境内迅速蔓延,并日益侵袭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部署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记者随警进行了采访。
□新华社记者白阳邹伟
你的手机很容易被“劫持”
2013年10月的一天,江苏省仪征市居民胡女士接到一条显示为当地社保局官方号码的短信:“您有一笔4000元的社保补贴即将到期,请速与社保局联系领取。”胡女士立刻拨打短信中的“社保局电话”咨询,并按照对方电话指示在银行ATM机上操作。直到卡里的1.9万元存款被悉数转走,胡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了骗局。
“我看到短信的号码和地址都正确就信了,哪儿想到这也能假冒呀!”胡女士很懊恼。
胡女士遇到的就是“伪基站”电信诈骗。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告诉记者,“伪基站”通过发射大功率信号,“劫持”了周边数百米范围内的手机与运营商基站之间的通信协议,从而截获手机用户信息并向其发送垃圾短信。在被“劫持”的几秒钟至1分钟内,用户手机信号显示满格,但除了接收伪基站发送的信息外,无法进行正常的通讯功能。
“如果一个城市里同时运作的‘伪基站\’达到一定数量的话,就可能造成全城的通讯中断。”办案民警介绍,“伪基站”体积小巧,便于隐蔽,可以安放在车内流动作业,也可以“潜伏”在人流密集处发送垃圾短信。更严重的是,“伪基站”能冒用任意号码甚至是公共服务号码发送诈骗短信,迷惑性极强。
暴利催生“伪基站”黑色产业链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中国内地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2.35亿。在庞大的市场刺激下,“伪基站”的生产方、销售方、使用方相互勾结,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黑色产业链条。
2014年3月,山东省曲阜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利用网店销售、维护“伪基站”软件的案件。据悉,春节以来,曲阜市公安局不断接到群众举报垃圾短信。通过网上巡查,一家由本地网民孙某开设的“Ssrp定制软件”淘宝店进入办案民警的视线。经查,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的电子专业知识,向伪基站使用者在线提供所谓“远程升级服务”,并通过支付宝收取一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费用。据统计,从2013年12月至今年3月,孙某的网店交易量已达120余次,非法获利7万多元。
孙某的“下家”刘某坦言,选择用“伪基站”发广告就是图便宜。“在报纸上登半版广告,一次就要600元;用‘伪基站\’发短信,一小时能发一万多条,广告直达用户,效果很好。”
据了解,“伪基站”的制、售、使用方和非法广告商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地下现金流。用“伪基站”发短信的“行情”是每百元1万条左右,伪基站一般一次能运行6小时,按1小时发送1.2万条短信计算,一个“伪基站”持有者一天就能有近千元进账。
“‘伪基站\’是‘无本万利\’的生意,也是滋生犯罪的‘神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莫开勤表示,“伪基站”发广告价格低廉且不受广告法等制约,如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对通过正规渠道做广告的正规厂商造成冲击,长此以往,资金将源源不断流入非法广告商手中,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不仅如此,“伪基站”绕开了相关部门的监管直接“劫持”用户,进而衍生出泄露个人隐私、诈骗勒索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十网里头九网空,逮住一个就成功。”在仪征市看守所内,“社保补贴”诈骗团伙主犯王某告诉记者,他每到一地就查出当地社保局电话和地址,并网购一个当地电话卡邮寄给远在厦门的同伙,然后用“伪基站”冒充官方号码发送诈骗信息,普通群众很难辨别真伪。他们每天都能接到数十个咨询电话,平均一天能成功一两起。除了油耗、过路费和住宿费,这种骗术完全没有任何成本。截至被抓获前,该团伙在短短一月间已成功作案32起,涉案金额达22.4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不法分子每年通过“伪基站”发送诈骗、赌博、推销等信息近千亿条。
根除“伪基站”犯罪土壤需打“组合拳”
“从个人角度看,‘伪基站\’在一定范围内截取手机用户信息并阻碍用户通讯,侵犯了公民的信息安全;从社会角度讲,‘伪基站\’破坏了正常的通信秩序,严重干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危害国家安全。”莫开勤表示,打击“伪基站”已经刻不容缓。
据了解,公安部从2012年开始已进行过两次全国范围的打击行动。专家指出,“伪基站”设备易隐蔽,作案具有流动性,调查取证困难,仅靠公安部门打击难以治本。要根除“伪基站”的生存土壤,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必须改变“各扫门前雪”的现状,对“伪基站”产业制售使用的全链条合力打出“组合拳”。
胡坚波表示,现有的技术手段已能对“伪基站”发射的信号进行定位。如果某地区突然出现不正常的大功率无线电信号,无线电管理部门是能监测到的,而伪基站一旦运作就会屏蔽掉附近正常基站,运营商也可以很快发觉。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切实承担起对“伪基站”信号监测定位的责任,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不完善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销售许可制度也是“伪基站”泛滥的原因之一。莫开勤指出,一方面,“伪基站”大多由地下窝点组装,这样的“三无产品”能够在市面上大肆流通,说明工商部门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伪基站”是在网上交易的,但目前网络平台经营者在打击“伪基站”方面的责任还不够明晰,应出台规章制度督促网络平台积极巡查、关闭出售“伪基站”设备的网店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专家还认为,“伪基站”的法律制度存在漏洞,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犯罪成本过低,这使得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据悉,现有与“伪基站”相关的规定散见在刑法、广告法等法律法条中,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大多仅能被处以行政处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以诈骗罪论处,被抓获的“伪基站”诈骗团伙也往往因为诈骗数额够不上巨大而被判以缓刑。此外,运营商和银行在推动实名制上进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也对“伪基站”短信诈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实上,公安、电信、运营商、手机安全软件厂商等一直在与“伪基站”作斗争,通过不断升级网络、屏蔽关键字等方法减少群发垃圾短信给用户带来的骚扰。据悉,这次由公安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的打击整治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要改变多头管理的现状,从根子上整顿“伪基站”违法犯罪问题。
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安成告诉记者,此次专项行动在严打“伪基站”犯罪之外,还将着手建立部门间合作的长效机制,全链条整治“伪基站”地下黑市。他还表示,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伪基站”案件的适用法条,这对明确公安机关的相关执法行为,以及规范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极为有利。
“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相信随着侦查手段和法律武器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伪基站\’犯罪的打击震慑力将会越来越强。”刘安成说。(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潜伏在手机边的伪基站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王思北杨维汉)“您好!我公司主营xxx业务”“请把房租转账至xxx”……也许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收到过类似的垃圾短信。如果你的手机同时还出现了信号不稳定、无法拨打电话、上网等现象,也许你已被潜伏在附近的“李鬼”———“伪基站”设备“盯”上了。
“伪基站”设备是一种高科技仪器,主要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方圆500米至1000米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任意仿冒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指出,正常使用的手机会每5秒搜索一次周围的信号基站,而“伪基站”设备的信号要比目前运营商提供的信号更强,手机就会优先选择“伪基站”发送的信号。在运营商信号被干扰和屏蔽的5秒至1分钟内,“伪基站”就会对影响范围内的手机进行“劫持”,导致无法接打电话、上网。短信推送完后,手机才能重新搜索到信号,部分用户甚至必须开关机才能重新入网。此外,“伪基站”还会导致手机用户频繁更新位置,使得所在区域出现网络拥塞现象,影响正常通讯。
有关办案人员介绍,“伪基站”功能很“强大”,但是制作方法却很简单,造价也很低廉。记者发现,根据电瓶功率、外衣材质等不同,市面上“伪基站”设备售价1万元到6.8万元不等。除了硬件设备外,“伪基站”运转的核心软件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组装后经过调试就可使用。
“伪基站”通常被藏匿在汽车内,在人群密集的商圈、街道、小区移动发射信号,自动骗取覆盖范围内的手机登录,盗取手机号码和电子串号,之后强行发送诈骗信息或垃圾短信,可以不经过基础电信网络发送,并伪造端口或伪造手机号码。
与正规短信群发平台相比,“伪基站”还有着价格“优势”。据办案人员介绍,与电信运营商有合作的短信群发平台,发送1条短信需花费5-8分钱不等,发送10万条短信需花费6400元左右,100万条需花费5.5万元左右。而“伪基站”发短信收费是按条数或天数计算,如发送1万条短信花费100元,或每一天花费几百元。
据统计,在人流密集地区,“伪基站”1小时能成功发送1万多条短信。每年,通过“伪基站发送的垃圾信息近千亿条”。
整治“伪基站”须打好“围剿战”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邹伟
每年发送垃圾短信近千亿条,干扰公共通讯信号,窃取群众手机卡信息,成为诈骗、赌博、枪毒买卖等违法犯罪的“帮凶”……近年来,“伪基站”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并形成从违法生产、销售到使用的黑色产业链,且不断滋生蔓延。大量案例警示,对其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整治,从刑事处罚到多部门查处的全方位围剿,已是势在必行。
破解“伪基站”治理难题,首先要加大刑罚打击力度。近日,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专门出台《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规定非法使用“伪基站”设备干扰公用电信网络信号,危害公共安全的,同时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多个罪名的,择重罪惩处;并提出对首要分子、积极参加分子作为打击重点予以严惩,为其提供资金、场所、设备等帮助的以共犯论处。一系列规定使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的标准和依据更加清晰,在司法实践中也将产生更强大的震慑力。
同时,仅有司法防线是不够的,还应着眼前端预防,不能等到“伪基站”造成危害再出手打击。这也就需要各部门联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多部门开展打击行动,通信管理、工商、质检等部门积极参与,初步遏制了“伪基站”的蔓延势头,让饱受“伪基站”之害的广大群众看到了希望。
与群众的强烈反映和严重的危害现状相比,整治“伪基站”还应进一步提速。例如,坚决清理网上出售“伪基站”的非法广告信息,关停相关网店及其通讯、资金账号,依法严惩“伪基站”研发销售人员,摧毁此类违法犯罪的源头。此外,也应当广泛提醒公众,手机信号突然短暂消失之际,可能就是“伪基站”入侵之时,如果发现有此类蛛丝马迹,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或报警,让“李鬼”无处遁形。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新闻推荐
市国资系统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出现安全稳定问题的企业和个人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蔡召雄)4月8日,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根据市安委会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工作部署,该委于日前在全市国资系统启动了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治行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