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黄帅君)前些天,在挖掘机铁臂的挥舞下,叠彩区芳华路19号一幢五层高的小楼轰然倒塌。之前,在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时,房主张大姐哭了,泪水中蕴含着不舍,毕竟,这幢承载着她和家人深深情感的祖屋从此成为记忆。但正是这幢小楼的拆除,换来的是芳华路秦家桥村3700多平方米涉及农房的拆迁任务全部结束,有力推进了芳华路建设进程,整条道路的贯通指日可待。
而负责这栋小楼拆除工作的杨永喜和林中玉同样充满感慨:要不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倡导“换位转作风”给他们带来启发,不知解决这一难题还要拖多久。
秦家桥村涉及芳华路建设的农房拆迁是去年8月正式启动的,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发挥“白加黑”、“5+2”的工作热情,摸底排查、入户谈心,5个月下来与8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先后拆除了9栋农房,就剩最后一栋农房的房主张大姐迟迟不肯签字。此后两个月,工程施工被迫中断,杨、林两人承受了巨大压力。就在他俩苦思良策时,叠彩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了“换位转作风”。这给了他们很大启发: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房主,最大的顾虑会是什么?他们了解张大姐的家庭情况,换自己是张大姐,一定最担心家里今后的生活保障和子女出路。于是,他们又去找张大姐沟通,并告诉她:因她的小孩是独生子女,按有关政策,在安置房回购时可多享受一个人的面积,而且农业户口达到一定年龄后还可申请享受国家奖扶政策等。这么一说,双方感情立即拉近了许多,他们和张大姐谈政策、谈补偿、谈发展……春风拂面的话语、将心比心的诚恳,把拆迁户当成自己的亲人,终于慢慢化解了张大姐的心结。最后,从签协议、兑现补偿资金、完成拆迁仅用了11天。
谈起这件事,芳华路建设工程指挥长阳庆平感触很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经常下基层换位、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对此,杨永喜、林中玉也感同身受:“把拆迁工作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站在群众的立场,真心维护群众的利益,再难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杨、林通过“换位生活体验”锤炼出能终生受益的工作经验。而叠彩区司法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我是一名司法助理员”换位体验活动,则让党员干部收获了更多对基层司法工作艰辛的感悟。
为了深刻体察百姓冷暖,深入了解群众心声,准确查找作风问题,实现换位体验面对面,转变作风零距离,叠彩区委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换位办事”、“换位工作”、“换位生活”“三体验”活动。该区司法局党员干部以基层司法助理员的身份深入一线,耐心细致地为来访群众解答法律疑问,还到社区服刑人员家中进行走访,与服刑人员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真诚沟通,并与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居民代表、人民调解员代表等座谈。此举让区司法局干部切实感受到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苦累和繁琐,更加深刻了解了基层司法所的职能、需求及薄弱环节,使司法行政工作更贴近群众,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与法制保障。
新闻推荐
?杜拉斯与扬□沈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