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土里刨食到企业领薪——— 上楼之后(乐业篇)

来源:莱芜日报 2014-06-19 16:5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杜娜

“城中村”改造之后,农民的土地没有了,收入从何而来呢?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又将去向何处?这是制约很多“城中村”改造发展的“瓶颈”。然而,在鹏泉街道,“这都不是事。”“城中村”拆迁改造,不仅在鹏泉街道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还改出了一个个就业机会。

核心阅读

“以前,小故事的芹菜、西红柿在莱芜可是很出名的呢。”小故事社区居民尚玉洁告诉记者,在“城中村”改造之前,种植蔬菜是小故事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像小故事村一样,“城中村”改造之前,鹏泉街道大部分村以农业为主,村民,尤其是年纪稍大一些的,大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土地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城中村”改造之后,农民的土地没有了,收入从何而来呢?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鹏泉街道充分发挥各村居的潜力,积极帮助支持“城中村”改造后的各个村居建立村级工业园。程故事社区先后规划建设了鹏程、鑫程两个工业园,将标准厂房对外出租。鹏程工业园先后吸引台湾成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入驻。成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对记者说,去年底,公司引进了先进设备,在鑫程工业园扩租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产能提高了一倍。为了赶订单,他们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两个工业园安置了周边社区很多居民就业。

除程故事外,南姜庄、大桥、小故事、李陈庄、冯家林等多个村(居)纷纷建立村级工业园,用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目前14个村居建设了村级工业园。这些村级工业园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就业。

刘家军是南姜庄社区的一位居民,原先干过水暖工,给人维修暖气,也曾经干过装修,一年到头在外奔波。伴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在建设完安置房之后,南姜庄社区建设了工业厂房对外租赁。刘家军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利用自己的技术,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热力设备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工资不比在外面打工少,这个厂子就在家门口,抬腿就到,十分方便。”刘家军说,他选择这个工作,就是看中离家近的优势。

“以前,鹏泉街道各村(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去城里或者外市打工。现在,他们打工不用去别的地方,在街道就可以就近就业。”鹏泉街道党委书记刘建说道。

在李陈庄工业园,村党支部书记李传胜说:“我们工业园有13个车间,村里很多人在这里打工,一个车间就十几个人,每人两天就能挣一袋子面,本村的人根本不够用的。没了地,农民的日子反而更好过了。”

2013年,街道列支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势,帮助支持汶阳等7个村联建了占地240亩的鹏泉工业科技园。目前已有7个项目入驻。全部入驻后,将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为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鹏泉街道还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并制定和落实了补贴政策,即新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每户补贴注册费40元。(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中南铁路全线贯通莱芜段正式通车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土里刨食到企业领薪——— 上楼之后(乐业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