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收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大部分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理财的路上,不少市民遇到了糟心事,不仅没有获得预想之中的收益,反而损失了自己辛苦赚来的本钱。这些陷阱表现形式不一,有的只是在销售环节“忽悠”的成分大些,产品本身还算靠谱,有些则是赤裸裸的骗局,用犯罪的手段来攫取别人的血汗钱。
去银行存钱
存单变保单
刘大爷5年前带着两万元养老钱来到当地一家银行,打算存成定期存款。结果银行大堂里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他说:“现在有一种存款比定期好,不仅利息比储蓄高,还另外有分红。”刘大爷一听动了心,买了这种“存款”。
5年期满后,刘大爷去银行取钱,满以为可以拿到高额的利息,却发现总额才22588.1元。按照当年银行存款利率计算,两万元存5年利息可达3600元,如今收益比存款利息还少了1101.9元。
近年来,这种客户去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了保单的案例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从客户自身角度讲,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财协议和合同说明,了解产品本质,不能只听工作人员的推荐。如果已经购买了分红险,而且已经错过了犹豫期,建议不要轻易退保,否则只能领到有限的现金价值和红利。
钓鱼理财网站
高收益是陷阱
“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达20%以上”。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网上出现不少号称可以提供“零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公司。据悉,这类网站的主要投资模式为“天天返利”,有些网站在搜索引擎和各大论坛有强大的“水军”和广告替他们美言,有些则是靠初期的兑现承诺,让投资人口口相传,吸引亲友加入,甚至引进“传销”模式,大力发展下线。一旦规模做大,钱赚得差不多了,就会把网站关门大吉。
今年3·15被央视曝光的金玉恒通理财诈骗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自2012年8月起,号称总部在英国,实力雄厚的金玉恒通通过在各大视频网站、理财论坛、搜索引擎上的强势广告宣传和月息45%的高收益让无数投资人动心。去年9月3日,这家公司突然关网,数万名遍布全国的投资人血本无归,涉案资金高达上百亿元。
据360发布的《2013年网络投资理财诈骗现状及防范措施》报告,实行会员准入制、投资项目繁多、天天分红、传销、网站无ICP备案号或备案信息与金融无关、搜索竞价推广是网络投资理财诈骗的主要方式。
360相关负责人万仁国表示,这些骗子网站70%以上的服务器都设置在境外,没有经过我国工信部的ICP备案,因此追讨损失也十分困难。他建议,广大网民在遇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应先冷静辨别信息真假:一要查看其网址是否有合法的ICP备案信息;二是宣称“天天分红”、“保本保收益”的基本都是骗子;三要核实理财产品真实投资的项目情况。(综合)
新闻推荐
最近因“入狱标准像太帅”而在网上走红的JeremyMeeks现在更火了。这名30岁的加州男子被多家模特经纪公司看中,包括范思哲和阿玛尼在内的大牌公司都有意聘请其当服装模特。根据市场行情推算,Jerem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