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振风塔修缮工程于今年3月启动。修缮过程中,在振风塔第三层的壁龛后面发现16幅精美壁画,近日又在第一层塔身南北各发现“九州锁钥”“放大光明”的题字石刻。据了解,这是安徽布政使吴坤修在安徽留下的第四处墨宝。目前,抢救性修复工作已经立项,下一步将面临多个技术难题。
振风塔壁画重见天日
振风塔修缮工程于今年3月启动。7月28日,施工单位在第三层8个塔门的两侧各发现高176厘米、宽62厘米、深30厘米的封闭壁龛,共计16个。施工单位打开其中一个壁龛,发现内部有人物壁画。安庆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后,立即与安庆市文广新局、安庆市博物馆有关专家赶赴现场,经过初步调查,专家认为壁画意义重大,应暂停施工,妥善保护。
8月2日,安庆市迎江寺邀请南京市博物总馆壁画保护专家张铁宝、安庆市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等进行详细勘察,结果发现16个壁龛内都有壁画。根据壁画的绘画技法、人物造型及服饰特点等,专家组初步认定壁画为明代所作,具有很高的绘画水平。随后又对壁画附着层和封闭层进行采样。
记者了解到,壁画为一单身尊者像,朱墨二色绘就,应为佛教题材壁画。现场勘察鉴定后,工作人员再次对绘画壁龛进行封存保护。
壁画急需抢救性修复
9月26日,记者从安庆市迎江寺获悉,振风塔在修缮过程中,在第一层塔身南北各发现吴坤修的“九州锁钥”“放大光明”的题字石刻。经过验证,这是吴坤修在安徽留下的第四处墨宝。
振风塔维修人员告诉记者,与吴坤修题字的维护相比,精美壁画的保护难度大很多。据介绍,壁画的白色灰浆层与塔砖之间粘结失效,多处存在脱落、裂隙、空鼓现象,画面颜料出现脱色、褪色现象,另外,壁画表面也多为泥土和粉所污染。
除此之外,壁画揭露后暴露于外,振风塔又处江边,空气潮湿,紫外线、微生物和大气污染物均对壁面造成不利影响,急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迎江寺住持圣权法师介绍,安庆市已形成修复立项报告,下一步的抢救性保护修复中,将面临多个维修难题。
振风塔里发现的壁画已残破不堪。
延伸
吴坤修(1816年~1872年),字竹庄,江西永修县吴城吉山村人,咸丰年间为湘军水师司军械,转战赣、皖,同治年间官至安徽布政使、署巡抚,曾刊《半亩园丛书》,有《三耻斋诗集》。
《芜湖市志》记载了他在1865年重建鸠江书院的事情。1870年,吴坤修重修安庆迎江寺和振风塔,振风塔当年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
吴坤修最出色的文才,是书法与对联。据史料,1867年吴坤修牵头重修谯楼,在谯楼上题写“白日青天”四个字,1869年在寿县八公山淮南王墓碑上题写楷书“汉淮南王墓”,六安县皋陶墓前存有其手书的“古皋陶墓”碑刻。这是吴坤修在振风塔题字被发现前、留在安徽的三处墨宝。
据介绍,“九州锁钥”表明安庆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放大光明”则寄托着吴坤修对安庆的希望。
对话
记者:壁画到底为何人、于何时所画?
圣权法师:这个问题仍需考证。但有一点可以判定:绘画人物为护法神,正是为了防止风化,当年才对其进行封闭。
记者:振风塔史上经历了多次大修,为何此次才发现如此珍贵的壁画与题字?
圣权法师:历史上对振风塔的维护比较简单,一般是局部维修。而此次维修,需全方位检查,才使壁画得以发现。
本报记者 蒋六乔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29日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宿州市现代制鞋产业城百丽鞋业25号车间时,被一阵阵敲击声吸引住。在全国各地制鞋企业中选出的79位制鞋大师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