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晴·
前段时间工作繁忙,我一个月都没回家看望父母。那天下班路上,小弟突然在微信上跟我说:“姐,你知道吗?上周,妈在跳广场舞时,不小心把左脚踝摔伤了。医生叮嘱她要在家休息个把月,不能外出运动。妈还不让我告诉你,说你忙,不能让你分心、耽误工作。”
我的眼眶早已湿润。突然想起曾在网上风靡一时的一组温馨漫画,漫画里,一个大学生用手绘加文字解说的方式给年迈的母亲画了一套微信“使用说明书”。我心头一动:要是我也让母亲学会微信,她就能时时了解我和小弟的工作和生活了。
第二天恰逢周末,我专门选购了一款智能手机,带回家送给母亲。一开始,她不肯收,佯装生气说:“丫头,又乱花钱做什么,我这手机不是用得好好的嘛!”我笑道:“妈,你那旧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哪有这智能手机功能多?我给你装个微信,以后你要是想我们姐弟俩了,随时可以和我们语音聊天,还可以经常看到我们的生活状态。我再给你装些小游戏,存点广场舞音乐,这样你在家休养就不寂寞了。”
母亲一听说可以常看到我们,语气就不一样了:“还有这么新鲜的玩意儿呢?这手机我收下啦!”我帮母亲注册了微信账号,并教她如何发信息、点赞,还教会她拍照、录像的操作方法。
周一上班,我打开微信,母亲发来的信息“叮咚”而至:“你们那里今天要降温,别忘加一件衣服哦!”我惊喜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已多穿一件外套了!”不一会儿,母亲慈爱的声音传来了:“嘿嘿,百度一下,啥都知道。丫头,还是高科技好,可以在不打扰你工作的情况下跟你联络。”我仿佛看见母亲的笑脸,心情也随之灿烂起来。
打这以后,我经常收到母亲发来的信息,或嘘寒问暖,或家长里短,比如阳台的蟹爪兰开花了,三楼张大伯家的女儿要结婚了,有时还发来几张她与父亲散步、逛街的照片。
但凡看到类似“不吃早餐的危害”、“忙碌白领不可忽视颈椎病”的内容,她一定第一时间转发给我。虽然,我提醒过她微信上的内容有时难辨真伪,但她毫不在意,只是敦促我“甭管真不真,反正你就得注意身体健康”。我身边也有朋友为摆脱父母的“实时监控”,把他们拉离“朋友圈”,可是作为一个在外打拼的女儿,我能理解父母寄托其中的那份浓浓的关心。
因为有了微信,母亲说,她仿佛感到儿女就陪在身边。
新闻推荐
化解居民“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