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难忘的化学实验

来源:达州晚报 2015-01-07 13:48   https://www.yybnet.net/

在很多次采访中,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甚至一些特殊工种时,受访者时常一边解释一边说,“我说那么多,你也听不懂,你又不是搞我们这行的”,或者惊讶地感叹记者的“愚钝”——“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能理解?”不过,也正是有这一次又一次的疑问,让我们不断的前进、学习、探索。前段时间,我和同事就因为不懂化学而差点埋下安全隐患。

领导布置一个实验任务,干燥剂遇水到底会不会爆炸?怎么爆炸?应该提醒市民特别是小孩子如何远离危险。这个任务偏偏就让当年理科学渣的我和同事小刘来完成。接到此任务时,我和小刘的眉头就皱紧了,我俩相看无语,我对她说,“妹儿,自从高中有次化学老师做一个小爆炸实验后,我就果断选了文科,从此和化学是路人了”,小刘连连点头赞同我,因为她也如此。不过依照常识,我们知道干燥剂都是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会发热,但是爆炸一说是怎么来的,我们确实不知道。

为了探索究竟,我们在超市买了两袋内有食品干燥剂的零食——海苔和雪饼,又找了两个空矿泉水瓶子,注入不同量的水,然后准备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们仔细研究网上的实验过程,“烫手”、“大量气体”、“瓶身变形”、“爆炸”等等词语频繁出现,心里肯定有害怕,但是为了完成稿件,豁出去了,想想也还是“蛮拼”的。

我拧开矿泉水瓶的盖子,撕开干燥剂就准备往里面倒,回头一看,办公室的同事都起身离开椅子,故意做出逃跑状吓唬我和小刘,我心里凉了一半。我又用白纸做了一个漏斗插在瓶口,准备往内倒,姐妹们的尖叫声又响起了,我的心彻底凉了。算了!还是让男同事来吧。我们胆怯如鼠还不懂科学的态度很让男同事鄙视,一名男同事接过两包干燥剂,非常从容地分别投入两个矿泉水瓶中。我们紧张万分地让他赶快退后,远离瓶子,万一炸伤就不好了。但是数秒后,瓶身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且也未看到有气体,我试探着摸了一下,也毫无热感。正心生疑惑时,被男同事告知,我们注入的水过多,遇到石灰是不可能有剧烈反应的。直到数分钟后,瓶身才开始微微发烫,于是,我们采访了达城一高中化学老师,他给我们解释了一番后,我们将所看见的结合起来写出稿件提交了。

但是稿件很快被打了回来,因为,尽管我们做实验没有爆炸,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市民做实验不爆炸,而且在外地已经发生了危险事件,倘若还有市民看见报道了跟着做,岂不是起到了误导作用。于是,我们又重新进行修改,模拟水少的情况,以及我们做实验时因为动作较慢,未将瓶盖迅速拧紧、已有部分气体释放到瓶外等等情况导致各种条件不足以引起爆炸等等细节加入稿件中。并且再三提醒读者千万不要轻易做实验,不要玩耍干燥剂,其遇水释放的热量若紧贴皮肤,是容易造成伤害的。修改完毕,我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门学问有一门学问的精妙深奥之处,虽然记者不可能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将各个领域都学会,但也要在采访中学习不同的知识,涉及不同领域,不然,闹出笑话是小事,闹出安全隐患那就事大了。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查处南城私建腊肉熏制点 两围观男子暴力抗法被拘留

两围观男子暴力抗法被拘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难忘的化学实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