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关爱儿童耳健康(资料图)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那么,哪些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听力受损?日常生活中人们该如何安全用耳、保护听力?就此,记者采访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覃继新主任。
“过度用耳、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用药不当、清理不当、酗酒、肥胖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覃主任称,对听力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人们应该多方面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宜长时间戴耳机、打电话
覃主任告诉记者,随着电子产品的流行,很多年轻人喜欢听音乐,走到哪里都戴着耳机。对此,覃主任认为十分不妥。覃主任建议,每次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音量不要超过最大值的60%。打电话时间也不宜过长,如果一定要煲电话粥,可以按免提键。此外,不少年轻父母喜欢把年幼的孩子带到KTV等嘈杂的娱乐场所,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耳朵分泌物无需特别清理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的耳朵是不需要特别清理的。”覃主任称,人们常常用挖耳勺、棉签等挖耳朵,或到美发店洗头时用水清洗耳朵,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耳朵分泌物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分泌物过多时会自行排出,洗脸时用毛巾擦掉即可。使用挖耳勺、棉签等清理耳朵是非常危险的。挖耳勺一般是金属材质的,操作不当有可能会伤到外耳道,而普通棉签的个头太大,也不适合用来清理耳朵。如果一定要清理耳朵,应该采用专业的医用棉签或到医院由医生清理。
用药不当会损害听力
“用药不当也有可能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覃主任称,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的一类药物,应该尽量避免这些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者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抗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剂(保兰勃林)等,其中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肥胖、酗酒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肥胖、酗酒等也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覃主任称,有研究证明,女性腰围超过34.5英寸的,其听力低于腰围28英寸女性的平均听力水平。而一些突发性耳聋患者和耳性眩晕患者就是在醉酒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耳聋,这说明酗酒跟耳聋有直接关系。急性酒精中毒会使人发生暂时性耳聋、耳鸣和眩晕。过多饮酒会致使耳朵的功能受损,造成听力下降。
新闻推荐
近日,济南市物价局联合多部门对各级医疗机构太平间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一个小时收费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