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将纳入审核范围。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政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让干部名不副实,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取信于民。败坏干部作风,败坏社会诚信,给社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与我们倡导的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大相径庭、背道而弛,败坏了社会风气。应该抵制,决不能任其蔓延。对造假干部和丧失原则的管档案干部应该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加强惩罚力度,决不纵容迁就,还社会公平公正与诚信。为了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和杜绝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国家应该出台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机制,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做到制度制约和惩罚相结合,双管齐下,让造假者无漏洞可钻,无立足之地,丧失其市场,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才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张
敢
新闻推荐
志愿者与孩子在交流
6月8日,右江区百城街道团工委联合右江民族医学院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市特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