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众创时代,创客成为新潮流。作为我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李哥庄镇从“全国出口创汇江北第一镇”到“全国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从“全国制帽之乡”到“全国重点镇”,创客、创业潮流引领和支撑着李哥庄镇的稳健发展。
从打工潮到创业梦
创业领头羊闯新路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飞龙”“大洋”等30多家响当当的镇办企业辉煌一时,万名农民跻身工业领域。随后,在宽松政策引导下,创业者迎来了“黄金时代”,许多雇员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瞅准了时机,摸清了门道,开始自己办厂创业,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鑫耀青制帽总经理黄淑青就是最早起步的创业者之一。得益于李哥庄制帽“开山鼻祖”——飞龙集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加上帽子在国外的广阔市场优势,鑫耀青制帽不断完整产业链条,发挥品牌优势,生产的棒球帽、运动帽、休闲帽成功打入美国、西欧、南美和日韩市场,迅速成为行业尖兵。
创业带动了就业,李哥庄镇每年创业者的不断涌现,吸纳了4万人稳定就业,为农村剩余人口增加了收入来源,许多外出打工者也纷纷回到家乡择业。
乘电商“快车”
领跑新一轮创业路
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摆在李哥庄800家企业的难题,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是选择固步自封,还是顺势而变?头脑灵活的李哥庄创业者们选择借助电商转型,领跑新一轮创业之路。
在假发行业,冠发发制品和双叶发制品这两个兄弟企业率先布局互联网转型,乘上了“电商”快车,成为跨境电商的“探路者”。通过加大电商平台投入,建立海外仓,引进优秀电商人才,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成功典范,带动了我镇发制品企业的成功转型。日红工艺品的董事长王事革则瞄向“互联网+社区服务”,选择另辟蹊径,开始二次创业,打造生鲜百货电子商务社区O2O平台——士多商城,在运营之初单日下单量已经突破3000单,日均销售额1万八千多元,业绩呈现不断向好趋势。
随着互联网创业氛围的不断浓厚,李哥庄这篇创业热土也吸引了众多外地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由80后年轻创业者者刘家勉创立的热度发制品,依托李哥庄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运营模式,后来者居上,成为胶州发制品行业前十。
加入“政能量”
创客飞得更高
艰苦创业离不开创业者的激情,更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府服务。如何让广大创业农民在家门口可以享受创业服务?该镇全力打造便民服务网络,利用镇级人力资源市场,组建村级创业、就业服务站,提供招工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政策上的支持,让我们这些创业者有了底气,创业之路才能顺利地走下去。”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创客魏颂一直感叹自己的幸运经历。在创业前期遇到运营经费缺乏的难题,就在一筹莫展之时,镇劳动保障中心积极为他们联系可以提供赞助的企业,达成协议为他们提供了20万元运营基金。
为了更好地让创业者借助互联网创业,全镇结合传统产业特点,积极做好电子商务引导、培训、宣传工作,引导企业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组织对全镇青年创业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摸底排查,建立电子商务发展台账。积极邀请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对创业者进行培训,传授传统产业与电商对接方法,对已经发展电商创业者进行电商运作技巧,为电商创业者指点迷津。(王哲)
新闻推荐
邵庄镇:织密“防护网”拧紧“安全阀”,邵庄镇:织密“防护网”拧紧“安全阀”
守护安全 共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