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我却要努力工作;
明明可以成为土豪,但我始终坚持搬砖……”最近一段关于“明明”的自嘲帖在网络流行,引来了不少网民围观。前段时间,市民农某也遭遇了另一种版本的“明明”故事:明明身上带着身份证,带着钱,高铁、飞机也有空位,但是他却始终没办法买到回家的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的这次经历和去年的一宗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有关。2014年,农某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被黄某告上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农某赔偿黄某各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1万多元。抱着能拖便拖的心态,农某一直没有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书。最后,该案经黄某申请,进入了强制执行阶段。
之后,执行法官查询到,被执行人农某经济状况良好,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外出旅游。然而当法官几次登门找人,都被家人告知其已经外出,不在本地。种种迹象表明,农某在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有恶意规避执行的重大嫌疑。鉴于此,执行法官把被执行人农某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系统中予以公布。
今年10月初的一天早上,在外省某市游玩的农某突然接到家人电话,称家里有急事,需要他马上赶回来。当他准备在网上预定机票,输入身份证后显示“无法购买”;电话预订——遭到拒绝;转而进入12306铁道部网站定高铁票——黑名单!他似乎觉得自己在一夜间被无形隔离了。“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买不了票呢?”农某心生疑问,他打电话向航空公司和高铁售票处咨询,得到的答复都是:他已经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得购买机票。不管农某怎么跟航空公司和高铁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说好话或是保证,都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农某拨通法院的电话,“我知道错了!我马上让家人送去执行款,请你们把我的名字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撤销吧。”农某在电话里哀求道。
当天上午10时左右,农某的家人送来了足额执行款后,主办法官依法将其从失信人名单中屏蔽。直到那时,农某一颗揪着的心才终于得以放下。
新闻推荐
警方查获的部分作案工具
为躲避警方侦查,这些***通常伪装成邮箱、办公系统或财务系统,没有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