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智力脱贫看后涝

来源:金胶州 2015-12-23 01:58   https://www.yybnet.net/

“还是上学好啊,你们一定要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农村孩子上大学才是跳出农门脱贫致富最好的办法,这都是孩子们凑钱给我办的。”日前,铺集镇后涝村村民管恩文在自己刚动工准备翻盖的老房基上,对钦羡地前来围观的邻居们不无自豪地说。

管恩文今年65岁了,如今翻盖老房子,又勾起了他的回忆。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吃了很多苦,曾经三九天顶着寒风卖糖球,三伏天冒着酷暑卖冰糕,也曾因此被邻居们笑话太傻太累。但他总是不停地说,吃点苦受点累是值得的,如果孩子们不上大学,将来就不可能有出息,也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能住上大房子。

其实,后涝庄村像管恩文这样的村民还很多。对于农村家庭而言,虽然当初供孩子上大学可能会苦一点累一些,但是孩子们上完大学对整个家庭及后代所带来的回报和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

后涝村是一个仅有180户、不到600人的小村,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一个小村却走出了120多名大学生(包含30多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4名海外留学生),其中不乏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很多都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更有不少人留在了北京、上海等地继续深造,他们在自身取得较好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为后涝庄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据悉,近年来后涝庄村考生本科达线率均超过90%,每年还有十来个孩子考入高中,这强力构建起后涝庄村生生不息的“大学生梯队”。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略有抬头之势,不少家长心中也有“大学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工作”的顾虑,但是,后涝庄村为什么能在上大学观念上如此坚定呢?笔者带着疑问到后涝庄村探寻究竟。

后涝庄村是移民村,搬迁的经历让村民们内心深处充满了忧患意识,也更让他们坚信“读书有用”“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尤其是近年来自铺集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打造“德孝铺集”始,后涝庄村顺势而为,大力培育“供孩子上学就是德,努力读书就是孝”这一“德孝文化”的延伸版,也促使村里刮起了一股“攀比风”,不比别的,就比谁家的孩子读书棒、成绩好。

后涝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廷中深有感触地说:“就算是去城里打工,没文化没知识也赚不到几个钱,即使考不上大学咱就是上职校也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呢”。

村民刘衍同家所在的小胡同只有4户,但是这4户家庭的7个孩子全部考入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名校,村民们称之为“大学生胡同”。这条小胡同其他三个家庭的优秀“上大学家风”就是被刘衍同带动起来的。当年,为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刘衍同披星戴月摆地摊、起早贪黑卖棉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现在他的两个孩子分别在青岛和胶州的机关单位工作。由于在智力脱贫上的付出和坚持,刘衍同如今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财富。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后涝庄村正是秉承着“家家户户培养大学生”的理念,从普普通通的移民村逐渐走向富裕。现在周边的村庄也开始羡慕起来,纷纷效仿。这不仅让“读书无用论”得到了强力回击,更展示出了“智力脱贫”的巨大魅力。(王文彬)

新闻推荐

邵庄镇带计生政策下基层,邵庄镇带计生政策下基层

□ 通讯员 李晓林 报道近来,邵庄镇充分利用第二季度妇查下村时间,带计生政策走进农户,妇查间隙给育龄妇女讲解计生知识,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宣传计生政策。以 “妇查赶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智力脱贫看后涝)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