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店承载城市记忆20年刀削面 还是最初的味道

来源:资阳日报 2016-08-21 21:40   https://www.yybnet.net/

丁建平正在削面。□ 本报记者 李小凤

城市的发展从未止步,新老更替不休。当我们在那些老街道、老巷弄走过时,不禁发现承载着美好记忆的老店,多半已随着城市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退出了历史舞台。寥寥可数的“幸存者”,依旧保持着当初的“身段”,伴着落日余晖仔细倾听,你或许能听到那回荡在老街的“浅唱低吟”,那熟悉的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天,记者带大家看看雁城后西街上一家不重招揽、不搞扩张,专注削面20载的老字号刀削面。

20年的一“面”之缘

食客与老板从“小鲜肉”变“老腊肉”

家住雁江区后西街的吴涛是老字号刀削面店的骨灰级热衷粉,从骑自行车到处推销建材跑市场开始,到如今成为两家装修公司的老板,20年来,无论在外尝过多少美味,最好的还是老字号刀削面的这一口。“他们的牛肉块大、味足。”吴涛告诉记者,“年轻时没钱,在外吃一碗牛肉面就很奢侈了,而这家的二两刀削面,牛肉要比别家多,肯定认到吃,没想到吃了20年。”

老字号刀削面老板丁建平与吴涛年龄相仿,年近半百。从丁建平25岁开店至今,吴涛就认准他家刀削面,一吃就是20年,千吃不腻。

彼此经常打趣对方说,“一个做面,从‘小鲜肉\’变‘老腊肉\’”,“一个吃面,从‘哥哥\’变‘大叔\’”。两人容颜早已变样,可这一碗面的味道却未变。

过去的7000多天里,来来往往的路人每天迎着晨曦,或步行、或开车,停在丁建平的小店,点一碗香气腾腾的刀削面下腹,而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守旧的25平方米小店

装修味道一如初见

这家店不论是店铺门面还是店内面积,在整条街上算是最小的。

丁建平告诉记者,店是1996年春天开始营业的,起初选在后西街看守所旁边,4年后,因为拆迁,所以迁到了原地址的对面,一直开到了现在。“要方便老主顾,就近选位置。店铺小到只能放下5、6张桌子,客人经常需要等一等才有空位。”

“那时候成家几年了,也没个能挣钱的工作,孩子一天天长大,就开始犯愁了。”丁建平的妻子王兴艳觉得,继续帮人打工挣钱还不如两个人辛苦点开个小店,在与丈夫几经商量后决定开个面店。王兴艳告诉记者,他们在外打工时曾经尝过兰州拉面和刀削面,觉得面条口感好,嚼劲足,两人便商量着在老家开一个。为了学到正宗的做法,丁建平1995年专程赶往兰州学习拉面和刀削面。春节后,两人拿出家里所有积蓄3000元,又向当时的信用社贷款4000元,一股脑全部投进了面馆。

重金投入,两人铆足劲开始创业,每天起早贪黑,和面、炒臊子,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不懂生意的窍门,只晓得味道得过得去,分量也要足,大家就会常光顾。”丁建平的经商之道就是实在,童叟无欺。为了保质保量,他面店的面粉都是北方的优质面粉,油、肉也选择正规店铺的。

从最初的二两1.5元,到如今的二两7元,他家的刀削面都是实打实的价格。老主顾们常说:“丁建平家的牛肉块,一直都比别家块大,味足,和多年前没两样。”

除了味道一如初见,他家的店铺也未曾改变,大家都说他吝啬,舍不得重新装潢一下。他却觉得,店铺虽然旧,但是不乱、不脏,与其花钱搞得花里花哨的,还不如让大家吃进嘴巴的牛肉块大一些。

也许,老品牌之所以让人久久不能忘记,正是需要这样的“固执”,除了其味之美,更源于所累积的岁月痕迹,老店里的斑驳印记,正是属于它的品牌故事。

新闻推荐

世纪花园乱象太多 居民物管都喊头痛

倾斜的围墙。□本报记者刘梦娜枯枝堆在楼房外、坡上墙角挖泥巴、道路上面种蔬菜、垃圾库不准他人用、公厕被强行禁用……最近,雁城世纪花园居民给小娜打来电话,摆了她们小区诸多乱象及...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店承载城市记忆20年刀削面 还是最初的味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