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宋丹丹、冯小刚在综艺喜剧节目中亮相。(网络图片)忽然之间,喜剧综艺重新得宠。眼下最红的喜剧综艺《笑傲江湖》占据着每周日的收视榜首,涌现出来的素人选手让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同类型的《喜剧总动员》和《跨界喜剧王》即将扎堆上档,加入竞争阵营,只不过主打的是“明星跨界”牌。
但观众已经表示出担忧,这类节目面临不少问题:演员刷脸过度、模式同质化、审美固定保守,如果得不到解决,喜剧资源被过分集中开采,搞笑也不一定有未来。
节目一哄而上之后,如何差异化?
随着《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的异军突起,又很快有人跟风。其实这对喜剧节目的整体生态和发展不是特别有利。因为要做到雅俗共赏,喜剧节目的门槛特别高。而当水平参差不齐的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观众迟早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审美疲劳。但同时说明,快乐依然是高压生活下人们的刚需,逗人笑却并非易事,前提是节目要有足够的创意和诚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红火之下预示了一定的风险,参演阵容强大不是万能,而是必须要走出一条不同的路。首先是,由成名演员甚至高人气笑匠频繁刷脸吸引眼球固然好,但各档节目也难免有一窝蜂消费喜剧资源的嫌疑,这对于喜剧行业的长期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我们的喜剧表演长期以来让语言类占了大头,小品的发展最为成熟,相声则以德云社为领头羊,其他门类的表演反而被忽视,节目也就少了一些创意,观众也渐渐感到兴味索然,从《笑傲江湖》的经验来看,默剧、舞蹈类喜剧等依靠夸张、可乐的肢体动作来营造出喜剧效果也能有所作为。
行家担忧:段子手吊高了观众胃口 同质化节目不好忽悠
一方面是网络上遍布段子手,另一方面是荧屏上的喜剧综艺已经树立了一些高标杆,两者综合作用之下,观众的口味已经越来越刁钻,给各大节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还有人指出,一个类型的喜剧演员火了,就有许多选手模仿借鉴,宋小宝、岳云鹏、文松、小沈龙(不是小沈阳)都被人模仿过,但最终都是反响平平,反倒被观众吐槽“创意匮乏”。
于是,面对同质的节目互相PK,有人建议:“重点还是要看谁更能玩出花样来,让观众觉得新鲜,赚足了眼球,又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出奇的效果,不然,还真的说不好节目能不能有下一季。”
审美套路:观众口味“重北轻南” 南方喜剧人尴尬遇冷
还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无论是《笑傲江湖》,还是《欢乐喜剧人》中,“重北轻南”的难题依然未得到解决,这是所有喜剧节目都要破除的顽疾:相比北方喜剧人的大量涌现,南方喜剧人却频频遇冷,在综艺舞台上的成绩都不理想。
对此,有人分析说,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喜剧的尴尬现状:大多数观众对喜剧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北方”,尤其以东北最为明显。还有人认为,中国喜剧类型单一,和大陆观众长期受到北方喜剧人出演的央视春晚小品熏陶有关。而在北方喜剧人的门派中,有赵家班为代表的辽宁民间艺术团、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以沈腾为主的开心麻花团队,他们集创作、编导和演出成为一体,成为喜剧市场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电视节目中,他们输送的人才也就更多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又因为符合传统审美的表演,就经常有亮眼的表现。
其次,语言上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也是北方喜剧发展比南方喜剧繁荣的重要原因。南方虽然有“清口”这类紧贴社会时事的幽默脱口秀,在表演形式上类似北方的单口相声,在上海、四川等南方地区十分流行,也有以黄子华为代表的栋笃笑也在粤语地区受到热烈追捧,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幽默必须通过方言来展现,因此传播自然难以“跨过长江”。
(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近日,河南巩义市有人举报称,该市青龙山慈云寺景区内的水库旁,有人在砍伐林木后,侵占1845.5平方米土地建成别墅和农庄。当地国土资源局两次按照“非法占地一平米处罚3元”的标准处罚,仍未能阻止非法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