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生家长在网上晒出孩子上大学花费的账单:不计学费,光采购各项入学用品就已花费数万元。记者了解到,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如今已成为准大学生的开学“标配”,这对工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学生家长感慨:“开学季”简直就是“烧钱季”。
(9月4日《泉州晚报》报道)
近年来,高校“开学季”变成任性“烧钱季”,大学生消费现象备受舆论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发布的《大学生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大学生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生活费主要来源依然是父母,选择这一来源的大学生占95.2%。
然而,子女任性,家长更任性。一名大学新生尚未开学,花费已过万元,便是典型一例。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全靠父母提供,在“开学季”任性花钱,将给家庭增加沉重的负担。问题是,一些家长虽然不堪重负,但仍然乐此不疲,甚至借钱消费,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应该说,家长关心、支持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毫不吝啬地进行家庭投入,其本身并无不妥。问题是,除正常的教育投入外,家长不惜大把花钱供子女吃喝玩乐,在高校任性挥霍,就是虚荣心作祟。而且,这种过度投入,势必会助长子女好逸恶劳和奢侈消费,并形成攀比心理,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更不利于子女成长和进步。
高校“开学季”,莫成学生“烧钱季”。首先,大学生应正确对待“开学季”,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多参加一些少花钱、有意义的开学庆祝活动,学会节俭,珍视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同时,家长应反躬自省,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孩子长大了仍然要靠父母包办学习和生活上的许多事情,那可就真是中国学生的悲哀。当然,值得反思的还有我们的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应适当多安排一些社会服务实践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以便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及勤工俭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张西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洋实习生吴秀川)月日至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芜湖市外办参加的“同根同心,共创双赢”香港巡回展览在芜湖市举行。据悉,本次巡回展览包括“香港,连接全球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