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娟 李栋
“咔嚓咔嚓……轰隆!”9月24日上午,在青年路街道长行社区5号巷,伴随着挖掘机发出的阵阵轰鸣,一座画着“拆”字的房屋应声倒下。这标志着长行社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由签约阶段进入搬迁阶段。
拆迁是棚改中的一根“硬骨头”。青年路街道13名干部和几个社区工作人员,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就做通了300余户居民的工作,签约率达到90%, 创造了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的“新速度”。长行社区棚改项目不仅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称赞,也被区委书记韩昆山称为“棚改工作的典型”,堪称“棚户区动迁的样本”。
其秘诀何在?
“首先是今年区里制定的棚改政策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特接地气,操作性强”。青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慧说,在今年的棚改工作中,区委、区政府创新思路,实行“五个统一”政策,指导全区棚改工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补偿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让棚改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老百姓身上,坚持群众做主广泛参与的工作方法,在棚改中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长行棚户区改造项目东至丝绸路,西至天香公园,南至机场路,北至长行后街,是整个长行社区最后的平房区。之前社区也曾酝酿过多次走市场化改造的路子,但没有一次推行下去,根本原因是和政府的搬迁方案相比,那些市场化的开发方案不是让群众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就是“没有安全感”。
让利于民,这是棚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区委、区政府主政者多次指出,“棚改就是让群众得实惠,要使用最好的设计最好的施工,把棚户区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今年的棚改工作中,“规划先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也收到了最好的效果。“我们在给居民做工作的时候,都是拿着安置区的效果图、户型图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今后要住的新房子是什么样。”青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贾昊告诉记者,这就调动了群众对棚改的积极性,比单纯的叙述效果好很多。
好的政策,还需要有效的宣传才能深入人心。在长行社区棚改项目中,街道干部个个都是“政策专家”,对每一项涉及到的有关政策条款都吃得透、摸得准、讲得清,随时随地能为群众答疑解惑,而对于群众的基本情况,哪家哪户房屋面积、有何矛盾、有何难题,工作人员也都如数家珍。青年路街道党工委委员丁昌军告诉记者,这和先期的培训密不可分。街道专门组织班子成员参加市拆迁办举办的培训班,同时还将拆迁办人员请来,以工作人员问问题的形式进行培训。“群众如果问我,我怎么回答?”“这样的回答有何问题?”对于这些,拆迁办人员都给予了细致的解答和培训,这也为日后长行社区棚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除此之外,在项目启动之初,长行社区选举成立了自改委,他们负责宣传棚改政策、表达群众意愿、入户宣传摸底……架起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些自改委成员在棚改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另外,街道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群众召开了不同类别的会议,党员会议、老干部会议、群众代表会议……一个个会议形式不同,内容有别,但通过这种分层次、分范围的讲解 ,让更多群众逐渐打消了心中的顾虑和疑惑。
事非经过不知难。棚户区改造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动迁、建设等诸多繁琐任务。区委区政府坚持棚改“一盘棋”思想,通过指挥部的形式,协调调度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给街道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动迁工作。然而记者从近期公布的《周村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搬迁)签约进度统计表》中看到,由青年路负责的棚改项目3个,分别为尹家湾片区、长行片区和凤阳路片区(新建一村)共计700余户。在兵分三路的情况下,青年路街道只能派出13名街道干部专门负责长行片区的动迁工作,每个小组需要负责动迁的户数在50余户。任务不可不谓不艰巨,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棚户区改造要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这是党和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面对时间紧急、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等难题,青年路街道13名干部领命上任,迎难而上。从入户摸底、征求意见、送达正式方案、再到发放签约顺序号,无论受多少委屈,大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完成任务。不少工作人员说,“只要我把事情办成,一切委屈都是值得的。”
做好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是关键。负责长行社区棚改工作的干部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大张旗鼓地公示。一是定期公示村两委工作人员、党员、村民代表的签约进度,以此将签约工作不断推开,带动更多群众积极签约。二是发放、张贴温馨提示,提醒群众签约时间即将到期,而到期后搬迁奖励将不再发放。而这种公示力度让前期观望的群众渐渐按捺不住,到了9月19日晚上,排队签约的群众络绎不绝,生怕最后一天人太多自己赶不上“末班车”。9月20日上午10点,片区的签约比例超过80%。工作人员顺势而为、就势造势,点燃鞭炮庆祝达到项目启动标准的同时,在片区多处及时悬挂签约超过80%的红条幅,让更多群众知晓棚改已成大势所趋,为签约工作再添一把旺火。氛围烘托如此到位,尚未签约的少数群众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赶到现场进行签约,截至当晚22点,签约比例顺利超过90%。
签约截止日的最后几天,工作人员增加公示频次,反复强调每条巷子的签约进度,用“抱团奖励”发动村民上门找未签约的人员做工作,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苦口婆心、邻居们的好言相劝,又有一批住户赶在最后截止日期前去签约。
看到项目部墙上张贴的社区平面图上画满了标志着签约成功的红旗,李慧深有感触地说,“棚改是百姓安居的民生工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工作实绩证明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用实际行动把棚改政策变为现实,让百姓受益。”
民之盼也切,政之为也实。为了更多棚户居民早日实现梦想,棚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决心继续展开……
新闻推荐
在产后由于生理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产妇都可能会有抑郁倾向,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发展成抑郁症。作为产妇身边最亲近的亲朋好友,该如何给予产妇更多的支持,又该如何及时发现产妇可能陷入抑郁症的迹象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