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遭电信诈骗因太穷”论调很荒唐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6-09-0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网络图片)□朱昌俊

如果评选里约奥运会后的舆论热词,“电信诈骗”肯定榜上有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徐玉玉等多名大学生被骗走学费后,竟有一些人分析认为,徐玉玉等人被骗是因为他们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与城里学生之间存在知识鸿沟,防骗能力较弱。不过,最新发生的清华大学教师被骗千万元的新闻,让那种“你被骗是因为你太穷太蠢”的论调显得格外荒唐。

最高学府的教师也会被骗,而且被骗的金额不止一万两万,至少说明了一点:被骗与否,与个人财富多寡和身份没有直接关系。我们以前看过不少穷人被骗的新闻,但事实上,富人、知识分子被骗的案例也不少。当电信诈骗越来越隐蔽、“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没有谁绝对安全,任何人都有可能落入电信诈骗陷阱。

事实上,在一个受骗风险越来越高的社会,将个人遭遇电信诈骗归咎为贫穷和无知,要么是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要么是智力上的懒惰。这种对于受害者“自身原因”的强调,既显得冷漠,也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仅仅倡导普通人提高防骗技能,最终只能治标不治本。同样,这种避重就轻的分析,也削弱了公共部门在防范和惩治电信诈骗方面应该担负的责任。

在很多人看来,电信诈骗只是能骗骗“智商低”人群的小伎俩。所以,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都乐于转发那些“把骗子骗得想哭”的网络段子;当诈骗发生后,一些人习惯于将被骗钱讥讽为受害者交的“智商税”。这种社会心理,一方面消解了骗术的真正危害和防范难点,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社会对于骗术的预防。

事实上,网上热传的一些所谓的“防骗宝典”,不过就是信奉“不再相信任何陌生人”。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能让人放下不必要的戒备,而非设置过高的警惕阈值来抵抗外部风险。要打击电信诈骗乱象,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监管。

电信诈骗,本质是信息社会常见的一种犯罪。要从根本上遏制电信诈骗问题,只能依赖于公共防治网络的缜密化。这既包括对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也包括相关预防体系的建设,比如信息安全的保障,安全责任的落实,防骗教育的跟进。从徐玉玉案迅速侦破来看,只要职能部门切实担负其责任,顺着电话号码和银行账号顺藤摸瓜,抓获诈骗犯并没有那么难。

面对徐玉玉案这样的悲剧,毫无逻辑地将问题归咎于受害者“太穷太蠢”,这样的论调堪称舆论糟粕。希望迅速被侦破的徐玉玉案,能让有关部门重视电信诈骗背后的监管漏洞和行政不作为;也希望在这个打击电信诈骗的标志性事件之后,能少一些“徐玉玉”。   (据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规范煤气泄漏安全处置方式

本报讯(刘树军报道)日前,攀钢钒炼铁厂专门下发了《关于高炉重力除尘器卸灰阀煤气泄漏处置的专项管理规定》,对高炉重力除尘器的安全管理界面、安全操作方法以及煤气泄漏(外溢)时的现场处置方式做出了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遭电信诈骗因太穷”论调很荒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