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治安环境因时而变。面对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唯有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工作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期待。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把警务管理创新作为重点工作,大力倡导基层首创,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围绕“防风险、补短板”工作主线,认真查风险找短板,创新突破优化措施的总思路,累计固化涉及打击防范、服务民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的21项重点推进项目。通过组织召开“防风险补短板”重点工作项目观摩会,对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推广、示范引领,把点上的经验变成面上的做法,使社会面治安控制能力明显提升,执法执勤工作更加规范,基层基础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保障民生更加主动到位,公安队伍责任能力全面加强,公安工作取得突破发展。现对其中部分创新亮点工作进行简介。
110接处警工作规范化
揪住影响公安队伍执法形象的“牛鼻子”,调研梳理110接处警工作中存在的5项10条问题短板,强化各项措施,推动接处警规范化工作提档升级。制定系列规范文件,开展轮值轮训,组织实地跟车处警及110接处警规范化专项培训。狠抓接派警环节,规范警情接报要素,实行可视化指挥调度,建立视频巡查机制。狠抓跟车处警制度和暗访查勤工作,开展有效警情日回访工作。截止目前,110警情当事人电话回访满意率达98.77%,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 110接处警工作投诉件明显减少。
“小案”专业化合成化打击提升效能
创新侵财类“小案”侦防工作法,加强刑侦专业队伍建设,建立未破案件和侦案线索数据库,强化重点管控和专业研判,刑技、图侦、技侦及时跟进,组建派出所专业侦查队伍,狠抓案发初期的调查取证,成立城区现场勘查工作站,实现“现场必勘”;自主研发侵财犯罪侦防平台,实现视频、技术线索的共享,为各单位串并案件、扩大战果提供支持。建立“小案”侦破指令派单制度,确保每一起侵财案件有人盯、有人管,坚持专案集中攻坚、多侦合成作战,把“小案”当成“大案”办,一查到底。今年以来共抓获侵财犯罪嫌疑人577名,同比提升7.1%,破获相关案件378起,同比提升6.9%。
探索建设社区警务新模式
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新模式,分别在里岔、张应派出所试点打造“管区警区融合”农村社区警务模式,在三里河派出所北京路社区打造城区社区警务新模式,为全局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提供样板。“管区警区融合”实行警区、管区合署办公,整合综治、司法、城管等部门资源及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构建社会治理“大联动”格局。整合村庄保洁员、治安志愿者、党建网格员、社会治理协管员四支队伍,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北京路社区警务室构建了“1+2+N”金字塔型管理网络。“1+2+N”,即:一名民警、两名协警和数百名由社区负责人、楼长、党建网格员、社会管理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网格员、流管员。形成严密的塔式结构,覆盖了全辖区,筑牢了一级对一级负责、塔底与塔顶相互配合的管理基石,为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打牢组织基础。
“伤害类”案件清理常态长效
提出“积案清仓见底,新案限时办结”的工作目标,对伤害类案件开展集中清理,并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该局建立“每月调度,月清月结”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局直各单位与派出所捆绑清理制度。将案件按查结难度分三级办理,分别制定工作进度时间表,自主研发专门软件,对伤害类案件结案期限倒计时提醒,防止案件超期,成为基层民警得力助手。从预防入手,与重点场所业主签订治安责任状,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广泛开展普法讲座,张贴“打架成本”宣传画报。截至目前,全局伤害类案件办结率达95%,办结率名列青岛各分市局前列。
创新研发警民关系网上平台
根据年初“防风险、补短板”的工作部署,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模式,探索变群众“找上门”为主动访问群众的新模式,研发了高效便捷的警民关系平台,设立民意访问平台和大走访平台两大板块。依托民意访问中心建立起集电话访问、问题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推送、回访调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意调查网络,对与公安机关打过交道的群众进行全覆盖访问,倾听民情民意,主动发现并整改群众反映的不满意问题;大走访平台具备信息储存、颜色位置标记、数据分析统计、自动关联等功能,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整套大走访工作机制,通过将辖区电子平面图上传至平台,一村一个电子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民警根据走访收集的信息在平面图上进行颜色和位置标记,走访进度、群众满意程度等一目了然。
新闻推荐
为增强消防意识,提高对突发火灾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使用灭火器的实际操作能力,云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日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消防灭火演练。云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同志现场强调了消防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