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梓
恕笔者愚昧,今年年初上网,还以为网红就是“papi酱”这样在微博上发发段子,或者像豆得儿雪梨秀秀穿衣化妆打扮给自己的网店谋个好价钱,再不过就是为了博出名制造些笑点供大家娱乐一下的几个熟面孔。到后来视频直播又冒了出来,像斗鱼这样的直播网站一夜之间似雨后春笋四处可见,但是那个时候不过也就是直播一下大家感兴趣的内容,类似于生活直播,再后来……竟然有部分人将直播做成了产业,“制造”出一大堆“网红”或者借助之前就是“网红”的名气“再接再厉”演变成“网络红人主播”,再再后来这些“乱象”开始频频触及道德底线从而引得媒体开始揭露一些低俗露骨的网络直播,将这些现象摆到大众面前。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看到有小学生都参与到直播平台互动的金钱交易中来,笔者对直播这种娱乐形势是不排斥的,毕竟世界那么大,实时分享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感受,甚至“脑洞大开”。谁可知,竟有这么多的“不怀好意者”为了谋求金钱利益,将网络直播“产业化”,“网红”薪级化,这些“网红”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怎么样在直播的黄金时间段博取网民的眼球。既然要博取眼球,那么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专业正规媒体人员培训的“网红”们会怎么博取眼球?
为了博取眼球和迎合部分网民的低级趣味,网络低俗直播花样百出,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直播造孩,”此外,穿着暴露,撒娇卖萌,互称公婆,连小学生课余也掺合其中,为“网红”在直播平台上花费上万。2016这个“直播元年”,让人不得不感叹“诚会玩儿”,也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些乱象进一步带来的社会危害。
不过,相关部门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对于这些网络直播乱象,网信办、公安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经常联袂出击,将这些乱象重点打击,分别治理。但是,相关部门的整治力度总是有限并且需要一段时间完善的,网络乱象理应网络来治,网络来理。笔者认为,除了由相关部门来打击,还应出台及时的法律法规,不仅要规范“网红”,还应规范观众,用道德来约束,将网络低俗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广泛地公而告知,利用技术力量,提前设卡,利用公众舆论的力量鼓励举报,裁断惩处之下必然有所顾忌,引导净化之下,网络空间必然有一番新景象。毕竟,网络直播不是坏事,“网红”也不能以一概之。
新闻推荐
□任保华他前几年就从事业单位上退下来了。不幸的是,那年体弱多病的老伴也去世了。他和孩子们一起处在巨大的伤痛中,大半年才缓过精神来。后来,他照看孙子才有了笑模样,直到去年孙子上学了才真正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