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论陶时有云:“自古陶重青品”。作为青瓷谱系里最晚形成的名窑,出自南方大山里的龙泉窑尤以丰腴明艳著称。而在龙泉窑的发展过程中,明永乐时期堪称是水平最高的阶段。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这件文物,就是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院的明永乐龙泉窑印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年,合肥市西郊蜀山公社一座明代永乐十二年(年)墓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釉印花玉壶春瓶。此瓶作喇叭口,细长颈,圆腹,圈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均匀肥厚,釉面莹润如玉。瓶身从上至下,共绘六组纹饰,均为印花装饰。其中,颈口处为蕉叶纹,颈下为一周回纹,往下为一周卷草纹,瓶身腹部主纹饰为缠枝牡丹纹,腹下部印一圈莲瓣纹,圈足有一周回纹。这六组纹饰搭配协调,相得益彰,其主纹饰缠枝牡丹,既富贵大气,又生机勃勃。据介绍,采用多组纹饰装饰器身,特别是颈部蕉叶纹、下腹莲瓣纹是元代至明早期瓷器的显著特点。这件明永乐龙泉窑印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沿袭了宋元以来龙泉窑瓷器胎体厚重的特点,同时器型规整,稳重大方,其模印纹饰精美而优雅,不失为明初龙泉窑的精品之作。
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经典器型与千年名窑相结合的产物。玉壶春瓶,是瓷器中最经典的器型之一,腹部肥硕、浑圆,肩部渐收,颈部细长,瓶口稍敞,整个器型呈S形曲线,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加之“玉壶春”之名,更具诗意,相传语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之口:“玉壶先春、冰心可鉴”。或曰玉壶春瓶因装“玉壶春酒”而得名。总之,玉壶春瓶在古代应该是一种盛酒、斟酒用器,装完酒后,或可同梅瓶一样,置于博古架上用于插花、赏玩。
龙泉窑,位于今天浙江省龙泉市境内,因此得名。该窑是以烧造青瓷而见长的著名窑口,与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并称为宋代六大窑系。一般认为龙泉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宋、元,衰落于明代。然而~年,龙泉市大窑枫洞岩窑址经发掘后,大量出土实物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明代初年龙泉窑依然青春焕发,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甚至为宫廷定烧瓷器,是龙泉窑制瓷史上的又一高峰。而这件玉壶春瓶的印花工艺,就反映了这一时期龙泉窑制瓷业的技术进步。
据介绍,明永乐龙泉窑印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正是龙泉窑明初高峰期的产品,无论是器型、工艺、纹饰与釉色都完美无瑕。更为关键的是,此物出土于一座纪念墓中,使之成为一件难得的标准器。因此,早在年就被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为一级文物,堪称明代龙泉窑瓷器的典范之作。
·本报记者 朱震宇·
新闻推荐
——记我省援藏检察官周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