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三十余名员工,利用手中掌握的百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资源,开办信息公司,非法出售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获利近八十万元。年月日,蜀山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犯罪嫌疑人张某、罗某二人批准逮捕。
拿百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开公司敛财
现年岁的张某,案发前从事过多种职业,开过网吧,做过包工头。年1月在北京恒昌惠诚信息咨询公司任安徽大区经理后,他发现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是条生财之道,于是年3月,他在合肥市成立了安徽保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德公司),自任公司经理,是公司实际负责人,公司注册法人为其母亲沈某。
之所以,张某敢自立门户办信息服务公司。因为其手中掌握着一条重要财源——公民个人信息,这些公民信息包含公民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内容。据其交代,他从北京恒昌惠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离职后带过来多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后来又以每条1元或0.8元价格从其他人手里购买了多万条。另外,他还在网上申请了一个公司网站,网址为www.bdifc.com,网站内容是保德金融无抵押个人小额贷款。当有客户想要小额贷款并进入这个网址并注册时,就能看到前来注册客户的姓名、联系号码等信息,他趁机把这些客户的信息有偿提供给其他小额信贷公司,他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个人信息达四五千条。
成立公司后,为便于经营管理,张某在保德公司内部设有业务部、行政部、前台、客服部等部门,员工最多时达人。业务部成立两支销售队伍,分别称雷霆队、勇士队。雷霆队负责人是常某,勇士队负责人是王某,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联系下线买家,与买家商谈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事宜。公司前台负责人是罗某,负责发送公民个人信息至卖家邮箱;客服部负责人是牛某,负责调换、核实买家退回有误的公民个人信息。
具体招揽客户手段为,雷霆队、勇士队业务员在同城或赶集网上寻找全国各地小额信贷公司的微信,然后业务员加那些公司的微信,并按全国各个地方,分不同区域,通过微信跟对方联系,并问对方是否需要公民个人信息。如果对方有需要,通过微信与买家取得联系,商定购买公民个人信息数量、价格,业务员通过微信把买家需要数量告知张某或前台负责人罗某,由张某安排罗某使用张某的QQ邮箱(@qq.com)统一把买家所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发送至买家QQ邮箱。业务员根据张某的规定,以每条公民个人信息3元至5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买家,然后业务员获得每条公民个人信息0.5元提成。买家把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费用以微信红包、支付宝等方式支付给业务员,业务员扣除自己当日提成后再以微信红包、支付宝等方式支付给张某。客户在收到信息后,如果觉得信息数少了,或里面有的号码停机了,就会把少的条数及停机的号码发给业务员,然后业务员把号码转给前台,由前台来调换新的号码给对方。如果给客户的号码中没有一个是客户需要的,客户把买的号码退回给业务员,业务员再返回给前台,这时前台就会把这些号码转给客服部,由客服部的人一一拨打那些退回来的电话号码,核实其中有没有对方需要的号码,只要有,就告诉客户,不再给对方补偿。如果真的没有客户需要的号码,就会重新发新数据给客户。
为提高业务员工作积极性和业绩,张某对员工施行绩效工资和奖励。业务员的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加提成组成。新员工底薪元,三个月后是元,业务员的负责人底薪是元,每出售一条就能提成0.5元,每月业绩达到-条的每条多提0.元,业绩达到-条的每条多提0.2元,业绩达到-条的每条多提0.元,业绩达到-条的每条多提0.3元,业绩达到条以上的每条多提0.4元;而且张某还在公司内每天评选出售信息业绩前三名,分别给予元、元、元的奖励。到了月底,员工还有业绩奖。
为了让新员工迅速进入角色,掌握招揽客户技巧,张某对新招聘的业务员进行上岗培训,教授他们如何寻找客户,与客户沟通。为此,特别印制一本“话术”,让员工照本宣科,按套路与客户娴熟交流,劝说对方来购买信息。不仅如此,每周,张某还安排业绩好的员工现身说法,传授推销“秘笈”。
起初,由于张某鼓吹公司证照齐全,是合法成立的公司。员工们不知道出售公民信息是违法行为,后来通过网络渐渐知道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行为,触犯法律,但考虑到公司所给薪酬不低,工作又轻松,于是就留下来继续从业。据该公司前台主管罗某讲,当她通过网络知道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行为后,曾向张某提出辞职,张某不同意,称保德公司和一些大公司都有合同,是合法公司,不允许公司员工再讨论侵犯公民信息之事。徐玉玉案件发生后,罗某见继续从事这职业非长久之计,坚决提出辞职,张某这回松口放人,但要她干到9月底才放行。谁知9月没过完,她就被公安机关抓获了。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员成其买家
本案中,公安机关从保德公司抓获包括张某在内名嫌疑人。
张某不仅让本公司业务员全力寻找客源,还发掘“外援”拓展业务。所谓“外援”,就是曾经在保德公司从业的离职员工。当这些“外援”在家通过网络找到客户,就联系保德公司,公司给客户发数据,然后这些“外援”每条能提成1元。当然,这些外援是没有底薪的。张某母亲沈某就是一名外援,经她手出售的信息有一千条左右。
据张某交代,年3月至年9月日,他利用自己非法获取的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出售,前后共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约多万条,获利多万元。
警方通过侦查,发现确实多家小额信贷公司销售员从保德公司业务员手中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些销售员也因此被警方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查处。本案中警方共抓获三名向保德公司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信贷公司销售员。其中一名嫌疑人小旭系深圳某创业投资公司设在合肥一家小额信贷公司销售员。作为销售员,就是为公司寻找潜在的贷款客户。如果客户在公司贷款成功,他就会拿到相应提成。令小旭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在合肥经营小额贷款的公司有多家,相互间竞争激烈,要寻找潜在的优质贷款客户不容易。除老客户介绍、同行介绍、母公司电话营销等正常途径外,业务员想要提高业绩,多拿提成,只得找像保德公司这样的公司帮忙,向其购买客户信息资料。
年4月中旬,小旭在一个同行交流微信群里发现一名叫“舒某”在发广告,说其公司(保德)出售公民信息中存在有意向的贷款客户。因这半个月来没有找到客户,小旭就加了她的微信,后在其微信朋友圈内看到她发的公司营业执照,就相信了。在和“舒某”聊过之后,舒某向其承诺保德公司出售的公民信息中肯定会存在有意向的贷款客户,并且公司讲究信誉,如果有空号、停机的公民信息,可以免费更换。年4月日,小旭和“舒某”商量后,以5元一条的价格购买了条,总价为元,通过微信支付元给“舒某”, 并将本人的QQ邮箱发给了“舒某”。没一会QQ邮箱收到了购买的条公民信息。小旭依次打过电话询问客户后,发现信息质量不高,于是再次联系“舒某”,舒却以自己暂时不在公司等理由推辞。小旭向警方交代,他除了向保德公司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年3月日,还和同事花元从网上购买了条公民信息。
办案检察官认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过去犯案主体多为个人,通过本案发现,如今,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公司化、合法化、规模化倾向。警方办案中发现,不仅张某携带公民个人信息脱离原公司成立新公司,而且其手下一名员工也步其后尘,从保德公司拿走万条信息另立炉灶,开设新信息公司。为扼制此种非法行为蔓延趋势,建议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同时,工商行政部门对已审批或在审的信息服务公司应严格复审或审核,对从事非法行为予以取缔,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不能再让这些信息公司继续逍遥法外。 黄河
新闻推荐
——潘培咸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