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不少人已经开始购置年货。除了各大商超实体店里折扣多多,更有网络购物节引人“剁手”。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各大电商网站纷纷推出促销活动,网购年货氛围浓厚。怎样选到价格合理、质量过关的年货,在哪里能查到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呢?对此,记者进行了梳理。(中新)
如何在优惠商品中选出“最优惠”?
近期,各大电商网站纷纷推出“年货节”活动,加大优惠力度。京东年货节设置了“囤年货”“换新物”等五个板块,每天推出场秒杀,部分商品折扣达1折;亚马逊中国打出“海外购,年货节免邮到家元起”的标语;苏宁易购“小家电年货节”两件8.8折,再用元券,“电视家影”购机送元年货礼包。这些优惠活动是否已经让你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在同款商品中,比价软件或许能帮你买到相对低价的商品。只要输入商品名称,有些比价软件就能显示该商品在各大平台的价格,有些能记录商品的历史价格,并配备降价提醒、最佳购物时机提醒服务,帮你用更少的钱买到更超值的商品。
怎样应对虚假折扣?
虽然有些商品打折力度很大,但也要谨防不良商家“先涨价再打折”的行为。每逢网购促销,均有虚假折扣的现象。以“双”为例,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年“双”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宣称参加促销活动的商品中,.7%的商品价格在月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
另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报告,由于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购物节贯穿整个年月,网络购物行业价格举报量突破历史前高。数据显示,超过%的举报都反映虚构原价和虚假折扣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虚假折扣是电商平台长期存在的潜规则,尤其在“双”、春节等促销活动期间。有些商家先提价后降价、虚构原价,有的先进行低价宣传,但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宣传价格。从法律上看,商家违反了信息披露义务,在价格上误导了消费者。如果遭遇虚假折扣,可拨打向当地物价部门投诉,物价部门会调查商家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根据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元的,为元。
在哪里能查到不合格产品通报?
在关注价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商品质量。国家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会在官方网站公布针对食品和产品质量的抽检公告,公开不合格食品和产品的信息,购置年货前可以参考。1月3日和1月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相继发布7批次和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其中部分为在京东、天猫、亚马逊、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食品类型有食糖、酒类、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等,不合格原因包括防腐剂、过氧化值超标,酒精度检出值不达标等。国家质检总局也公布了针对羊绒针织品、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抽查通报。例如,质检总局年月初发布关于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抽查通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包括床上用品和服装产品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服装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情况严重等。消费者可以比对着通报进行选择。
哪些商品不能七日无理由退货?
国家工商总局1月日出台《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依法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该办法自年3月日起施行。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七类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有些网店在不显著的位置用很小的文字标明哪些商品不能退货,消费者在购物时一般不会注意到,”刘俊海说,建议商家尊重消费者对七日无理由退货的知情权,明确告知相关内容。他同时提醒消费者合理安排购物时间,不要集中在年底网购,因为可能出现春节前后物流“不给力”的情况,给消费者收货、退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链接
网购注意事项
购物安排及早做好,以免临时抱不到佛脚。很多商品由于团购价格低,容易遭抢购。所以最好及早下订单,免得节前抢购导致卖家没足够的时间发货。另外,尽量从商城等正规渠道购买,注意商品的品质保障。
即使你选择了团购,也一定要用搜索引擎比对一下,看看卖家标出的团购价格是否最便宜,要避免某些个别卖家只是打着团购的幌子炒作促销。在网上购物安全方面,仅凭卖家信用度的高低还不足以让买家作出正确的判断,您应该查看卖家以往的交易记录、交易金额和客户评价详情。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随着天气转冷,雨雪天气逐渐增多,车辆上路安全隐患加大。为了确保雨雪天气机场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机场交警大队主动加强雨雪天气车辆安全监管,努力打造机场平安交通路网。降雪天气期间,机场交警大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