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彬
奶奶走了,走得很安详——那一年她岁。人们传说奶奶是村里最后离去的童养媳。无从考证她是否“最后”,单知道童养媳于她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
民国十八年,奶奶在邻村一个叫“木林头”的人家出生。娘家人丁兴旺,但到了她父辈这一代,大家分为小家,家境早已没落了。她三岁丧母、七岁丧父。娘家叔伯们尚且自顾不暇,也便没有心思照料她。于是经过娘家叔伯的包办,将她许了婆家当童养媳妇。
奶奶的童年便这样结束了。婆家的家境算不上宽裕,因为祖上的积蓄,倒是从大家庭里分到了几亩薄田和一座四进三间的茅草屋。
亲人离散,奶奶没有哭,“嫁”入婆家她更是感到新奇——因为彼时她尚且年纪懵懂,并不知道从此将失去娘家亲人的庇护,独自面对生活。于是,她的苦难的童养媳经历就这样开始了。
她的婆家虽说有几分薄田,但是那些男人们多半是好吃懒做之流,田地也便料理得不甚标致,缺衣少食自不在话下了。
公婆待人极为严苛,白日里催逼着她和她的小姑一起去打猪草,到了晚上,男人们都睡去了,还要让她摸黑碾五升玉米。碾玉米的时候,公婆总会在磨担上插一枝香,把磨担绳放到适合奶奶身材拉动的高度,然后她们一起费力地推动石磨。石磨吱吱嘎嘎地转动,等到第一支香燃尽,奶奶已是精疲力竭、急欲打盹了。公婆仍是精力旺盛,一边呵斥着她,一边往磨顶上添满了玉米,然后又点燃一枝香,重又催促着她一起推动沉重的石磨。等到香燃尽、玉米碾完,已是初更时分了——像这样的日子不知熬了多少回。
最难受的是冬天了。每到冬天,公婆总会催赶着她去二三十里外的煤窑背炭。肩上一个小竹篓装上二三十斤煤炭,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艰难地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山径上,赶往遥远的集镇去售卖。辛苦自是不在话下,最是要提防流匪的骚扰。每每暮色中归来,已是浑身瘫软、四肢麻木了——像这样的日子不知熬了多少回。
繁重的劳作使年少的奶奶过早地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本该快乐成长的童年在家庭变故中无情地被褫夺了。衣食不周、营养缺乏的她早早地佝偻了脊背。婆家人的严苛更是让她不敢大声哈气。在骨子里,她却是倔强的。
有一回,公婆叫她自个儿去打猪草。走到小河边,因为贪玩戏水去了,到得中午,只割到松松垮垮的一背篓猪草回来。公婆恼羞成怒,将她摁住跪在煤渣上,一边用赶鸡的竹帚毒打她,一边声嘶力竭地谩骂。她的腿上、腚上被打成了横七竖八的一道道血痕。惨遭毒打的她终于忍受不住了。趁公婆不留神,直起身飞也似地往娘家的路跑去。公婆在背后捶胸顿足地咒骂不止,丝毫没有追赶上来的意思。
跑出去约摸二三里的光景,却不认得回家的路了。因为当年娘家叔叔将她送过来以后,一道金光消失了。她在路上盘桓了半日,伤心抽噎了半日,无处可投却又不好意思就这样回去,便磨蹭着去哀告担任保长的夫家堂叔出面调停。
经过夫家族中长辈的调解,夫家族人对公婆的暴力行为有所约束,才使得她的境遇稍稍宽松。
娘家毕竟是回不去了,自从七岁“嫁”过来,倏忽间已是十三年,竟再也没有来往过。她和她的小丈夫已到了婚龄,便在族中长辈的主持下完了婚,并有了一个女儿。成家以后,生活的重担也便降临了。先是小姑出嫁,继而公爹、公婆相继离世。丈夫已是闲散惯了,根本无心劳作。奶奶便带着嗷嗷待哺的女儿操持起了全部活计。
彼时恰是解放初期,被压迫的人们狂热了起来。奶奶也彻底狂热了一回。她被推举为农会妇女主任,白天从事生产劳动,晚上组织妇女们开会、诉苦,跟着工作组的同志学唱翻身歌、跳秧歌舞。当阶级斗争逐渐升华的时候,奶奶“落伍”了,她被认为思想觉悟不高而光荣地下了课。
后来,她那游手好闲的前夫竟撇下家庭出走了,终于因为缺乏生存技能而饿死他乡。便在这艰苦的年月里,奶奶独自撑持了两年,才经人介绍与爷爷结合。
爷爷和奶奶都是从孤苦无依的岁月中走过来的,苦难铸就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性。他比她大6岁,他们育有两双儿女。除三孃因幼年患病夭折外,父亲、四孃和叔叔以及奶奶前夫留下的大孃都在他们的拉扯下相继成人、成家。
我的降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着封建观念影响的爷爷奶奶自然是高兴的。依稀记得儿时每次依偎在奶奶的怀抱时,她便会唱起解放初期学到的歌谣。有一首歌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封建社会不平等,妇女们受欺压。对门有个王大娘,对人淡心肠。虐待他家的童养媳妇赛过活阎王……
奶奶每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眼里总会涌出星星点点的泪花儿来。我总会眨巴着眼睛诧异地望着她,然后拍着手嚷道:“奶奶哭了!奶奶哭了!”便蹦跳着离开了她的怀抱。她轻轻地拢起衣袖擦拭一下眼睛,望着我活蹦乱跳的样子,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来。
奶奶是幸运的,经历了无数坎坎坷坷,她终于迎来了晚年的幸福——儿孙绕膝并亲眼见到了重孙。这是我家祖上别的先人们从未获得过的“荣耀”。活了岁,她说她知足了。奶奶又是不幸的,人生的三大不幸事,她都摊上了:幼年父母双亡、孤苦无依;青年丧失前夫、独自为家;到了老年,我的四孃和叔叔又相继先她而去。与她送终的仅有我的父亲和她的前夫遗下的我的大孃了。
奶奶走了——那一年她岁。或许再过若干年,没有人会提起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个弱势群体,也没有人会知道她们的故事。
新闻推荐
《法制日报》对考试培训机构要加强监管新闻事实:随着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出炉,各大教育培训机构迎来报名的旺季,有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开设了学费近14万元的天价“保过班”。据悉,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