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提的最多的依旧是交通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交通事故率呈现出暴涨态势,每年有超过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因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更是占据绝大部分。这不禁让我想到前几天人民网的一篇报道:天津交管部门在位于红桥区的人民医院周边开展夜查酒驾行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天津交警首次将被查处的酒驾人员带到医院太平间门前接受生命教育。
对于酒驾,近年来国家屡屡发出严令,加大酒驾处罚力度,但面对严厉的惩罚,仍有人铤而走险,置法纪于不顾。天津交警夜查酒驾,被抓现行者被带至太平间外“醒酒”接受教育,让那些“视自己生命如儿戏,更置他人生命于不顾”的酒驾司机近距离体会“脚踩鬼门关”的感受,但不得不说,这种做法确实奇葩了些。
其实诸如这一类奇葩的“醒酒”处罚方式实则是在向我们展示面对酒驾执法的无奈。面对记分、罚款、拘留等处罚手段仍旧不能减少酒驾交通事故,相关部门采取体验新颖的“醒酒”教育方法,应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这种方法真的十分妥当吗?笔者持质疑态度。它的效果如何也需要时间来验证。
相较之前曾有过的罚看远光灯,让酒驾人员到太平间外进行“体验式处罚”,似乎更有“震撼力”。但问题是,从民间的习俗来看,医院太平间常给人以不吉利、晦气之感,会让人感到恐惧与不适,这种“体验式处罚”对于酒驾人员来说,更像是在进行伤害式处罚。
有网友也提到,太平间是暂时保管储存逝者遗体的场所,同属于公共医疗场所的一部分,需要安静和免打扰,可以随便充作警示教育课堂吗?逝者的家属又会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方式?
而当晚天津警方还将“太平间醒酒”进行了网络直播,观看人次累计达到万人次。这是否会引发部分网友的心理不适也需要后续评估,这也给人留下了存在博眼球之嫌的口实。
对于这种“法外惩罚”,对于网友质疑的“作秀”或者“临时任性执法”,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在安全教育上做长足功夫,如何把安全意识树立在平时。而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法律威严体现在落实,从程序正义到实体正义,都强调依法依规依程序,如果能够将查酒驾常态化、无缝化,饮酒驾车者势必也将放弃侥幸心理。当然,通过集体观看酒驾醉驾事故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图片等,也可以在依法办事以外,取得情景教学的效果。又何必非要用“太平间外醒酒”这种充满争议的执法手段,难免适得其反。
新闻推荐
□陈柏霖如何使街道纪工委实现“三转”、突出主业,作为身在基层一线的纪检干部,我就基层实践的操作层面上谈些看法。街道纪工委实现“三转”、突出主业,需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转职能,厘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