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村名片
柏杨村位于洛带镇北面,紧邻洛带古镇,辖1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5亩,全村共有1350户,户籍人口4560人。柏杨村以种植无花果、葡萄等经济作物为主,种植面积达3810亩,其中无花果是最具特色的水果品种,现种植面积上千亩,是我区无花果主产区,也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无心插柳
无花果变成“黄金果”
“叶兵吗?我是青白江做电商平台的庄强啊,今年的早果子一出来就要通知我哦,都有好多客户在问了。”17日早上8点过,正准备到无花果基地里去看看的11组组长叶兵,就接到了一个老客户的电话。“哦,好的好的,我现在就是要去看看那些早果子的枝条长得咋样了。”
放下电话,叶兵匆匆赶到基地。11组之所以能成为柏杨村无花果重点打造的特色基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组的无花果种植最先成规模,村民们的技术也掌握得好。
在叶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山坡的一条田埂上,举目望去全是无花果树。“10多年前,无花果树还只是个别村民无心插在沟边、田埂边的几株新鲜玩意。谁也没想到,这些在大家眼中‘种起耍\’的水果却成了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叶兵说,当年他也插了几株无花果在沟边上,结了果子后一般都是自家人尝尝鲜。
“有的村民家结的多,就用篮子装些到洛带街上去卖,回来都说好卖得很。”就这样,市场的需求引导村民们逐渐自发地调整产业结构,无花果逐渐从田埂上的“配角”变成了田里的“主角”。
“管理好的话,一亩地纯收入2万元是不成问题的,而且我们现在鲜果真的是供不应求,就算是青果果也被收购商收去加工药材了。”看着眼前马上就要发芽的无花果树,叶兵淳朴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美丽转身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柏杨村紧邻洛带古镇核心景区,无花果产业日渐成熟,这让镇政府和村两委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依托无花果发展乡村旅游,让这些无花果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虽然近几年村民因无花果价格走俏而增加了不少收入,但对于一个纯农业村来说,柏杨村自身的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如果要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必须改,整体风貌还要打造。钱从哪里来?这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作为相对贫困村,柏杨村纳入了全区***的范围。***就是要扶到“点子”上,对于柏杨村来说,最大的扶持就是帮助他们把无花果基地建得更好。确定了这样的思路,从去年起诸多扶贫项目就围绕着无花果展开。
采访当天,洛带镇扶贫办负责人薛飞,带着相关设计人员到柏杨村委会召开了“洛带镇柏杨村无花果基地农业用水建设”项目图审会。图审会上,设计单位认真听取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对于这个设计图纸的意见,并结合实际现场敲定修改方案。村支部书记叶德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提灌站的设计可能还是要考虑到村民使用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比如那个变压器能否不要。”
叶德能说,2017年对于柏杨村来说可谓是喜事连连。今年有几个扶贫项目的资金要投入到无花果基地:示范区标准化大棚建设、观光道路建设、标准化水渠建设、农业用水设施建设等。待道路、水渠等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跟上后,柏杨村无花果基地就会依托洛带古镇,和宝胜村等一起成为洛带片区乡村旅游的一张美丽的名片。
农业也需创新转型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许是柏杨村无花果产业发展起来的一个真实写照。从当年田埂上的几株无心“插柳”,到现在成为整个村的支柱产业,还要归功于那些看到了市场前景,又敢于砍掉老化的枇杷树,成片种植无花果的“叶兵”们。
群众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和源动力。这几年,农村涌现出了很多创新型人才。他们有勇于尝试新技术的“土专家”,有敢于拓展新市场的“农民职业经理人”,还有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希望的田野带来了新动力。
在科技改变生活的现代社会,农业也早已告别了传统的耕作模式,而需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突破。如今我区农业处于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促进农业增效,不仅要依靠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技术,还必须激发农民的创新热情,让他们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中去,让创新和科技都能通过他们的手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新闻推荐
从春节以来的楼市关注度及成交情况来看,一些三线城市正在“逆袭”北上广,返乡置业越来越流行。一份对189个城市进行的“返乡置业需求调查”显示,现居住一线与三、四线城市的人群,对于三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