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无药品生产加工能力的药业公司,却在短时间内频繁开具大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业绩喜人。哪曾想,这传奇般的漂亮账面背后竟盘踞着一条缜密的偷税漏税犯罪链条——虚构农产品买卖交易,虚开增值税发票,“买家”得以偷税漏税,卖家收取“好处”,买卖双方从中“互利互惠”。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雁江警方和国税稽查部门联合协作,历时大半年,将这些偷税漏税的“大老鼠”一一擒获。
A
4家“皮包公司”
2名员工专职收售发票
2016年2月22日,四川省国税局风险办向雁江区国税局发出预警:经过大数据分析,雁江区管辖范围内的资阳鹏盛药业有限公司、资阳惠华药业等四家刚成立不久的药业公司存在税负异常,或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随即,雁江区国税对四家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蛛丝马迹:4家公司均无药品生产加工能力,其从事的中药材收购、销售业务都发生在安徽、山东、海南、新疆各地;在较短时间内频繁开具大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并且公司成立时间、经营地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时间相差无几,而4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财物负责人互为兼任……细小的破绽立即触动了税务人敏感的神经,基本可认定这四家为皮包公司。同年2月26日,市国税部门开展四案联查。
刚着手调查却碰壁。通过前期摸排发现4家公司仅本地人肖某负责办税,公司具体情况她并不知情,她也只偶尔接触过一个李姓和张姓的两名外省籍男士,公司账目等核心文件她一概不知。
据肖某介绍,聘用她并交代她办事情的是李某,但大都通过电话指挥,李某很少出现,且4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信息她也不了解。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某和李某是否就是幕后操盘手?种种疑问摆在了稽查组人员的面前。
为尽快制止“空壳公司”靠虚开发票继续蚕食税收,剥离这一“毒瘤”,3月11日,国税与公安联手成立税警专案组对案件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摸清了李某的办事规律——每月下旬他会来一次资阳开具发票。然而,3月下旬他并未如期而至,而且公司似乎准备撤离资阳。
若真如此,再抓就更举步维艰。专案组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多次前往安徽亳州展开外围调查。
“在亳州,我们发现李某是当地略有势力的人物,调查动作不宜过大,怕打草惊蛇。”作为专案调查组的一员,雁江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综合室主任莫若告诉记者,在整个调查行动中民警们佯装外地学生、药材收购商等,采取多种方式来搜集调查李某的罪证。
最后根据李某公司开出的销售发票,专案人员找到了安徽亳州当地的79户农户,经核实,这些农户均为与资阳的4家“空壳公司”有过业务来往,亳州当地的多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被冒用信息虚假注册,并无真实货物交易。
B
一张火车票
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专案组在安徽亳州的暗访,基本可以认定李某从事非法收售票据。但李某十分狡黠,在资阳并未透露真实身份。如此一来,逮捕李某变得棘手,在亳州的外调组也不敢轻易四处打听李某的信息,担心打草惊蛇。
兵分两路,专案组一部分人进一步搜集李某的相关信息,另一组依法搜查了资阳四家公司的办公场地。
办公场地在一间出租屋内,仅电脑一台,金税盘、公章、发票专用章4套、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及存根联等物件就组成了四家公司数千万元的资金流。
李某不再出现,信息不详,而四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经查也是被盗用身份的不知情者。
在查获过程中,一张郑州到重庆的火车票引起了办案人员的警觉,持票人为李某德,该名字是否就是嫌疑人李某?
随后,资阳调查组将信息反馈至安徽亳州的外调组,双方信息一核对,所有的疑点都指明:资阳四家“空壳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是火车票的持票人李某德。随即,警方对李某德和公司会计张某进行网上追逃。
李某德的信息浮出水面,经查,他系安徽省亳州市人,是当地的风云人物,社会关系网盘根错节,社会背景相当复杂,而且具有极高的反侦察意识。但通过办案人员连日的明察暗访,还是发现李某德的踪迹。
4月14日,通过技侦手段,专案组锁定李某德的位置,最终将其一举拿下,并当场查获作案手机卡20余张。在前期已经搜集的大量铁证面前,李某德无法狡辩,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C
为捞钱
虚开1.66亿增值税发票
据李某德交代,2015年8月以前,他本想依靠亳州市“中华药都”的巨大市场,通过中药材生意赚点钱。但是,因为起步晚,市场份额少,投资回报甚微,甚至出现亏损。
在圈子里的一次偶然聚会,李某德得知有人想购买发票,他便“灵机一动”,动起了歪脑筋,改变赚钱方式,通过代开发票牟利。
机缘巧合之下,他选择到四川资阳雁江区,“这里知名度低,可能不会引起外界注意。”李某德说,他连续注册了4家药业公司,聘请了2名财会人员,帮忙做假账应付税务部门检查。
因为中药材种植属于涉农项目,收购环节可免税(企业收购额度如果低于销售额度可以免税)。李某德觉得利用这一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虚开收购发票后,再虚开销售发票销售便可牟利。
通过药业圈子内朋友的介绍,李某德将开出的销售发票,以面额价值3.9%-4.1%不等价格卖给医药公司。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没有一桩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李某德为亳州市79户农户开具了803份发票;期间李某德又以票面金额0.9-1.2%的价格,向安徽、山东、河南、河北35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发票2676份。共计虚开进货发票达3479份,票面金额9100余万元,用以抵扣进货税款。此后,李某德和财会人员以4家公司名义开具销售发票830份,票面金额7400余万元,然后以3.9-4.1%的价格销售给安徽、山东、江苏、广东、新疆、海南等地9家医药公司。
半年左右,李某德的“生意”越做越大,收售的增值税发票面额总额达1.66亿元,而那些售出的增值税发票又在下游公司通过税收杠杆偷税漏税近千万元。
李某德的归案,牵出了背后骗税链条,四川、新疆、广东、安徽公安机关根据李某德提供的线索,已合计立案32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8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世波)2月20日,市城市行政执法局召开局安全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2月16日全市安全生产暨市安委会2017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