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的截止日期了。
(2月26日《法制晚报》报道)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基本都是“8月31日”,而“9月1日”出生的小孩,因为“差一天”,便意味着其要晚一年才能入学。因为一直以来的“一刀切”,许多人对这截止日期的设置极为不满。
而随着近日国家教育部一纸文件的出台,这样的“老规矩”可能要被打破,这无疑引起了家长们,甚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们显然高兴得有些太早了。原因就在于,对于孩子入学的年龄,并不是越早越好,很多一线教师反映,别看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年龄相差只有几个月,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几个月的孩子,在学习的领会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年龄小的孩子。
如今,教育部提出,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地统筹确定,这样的消息,立马被解释为:8月31日可能不再是铁定的截止日期了。对此,有人建议,12月31日作为截止日期最好,因为是一整年;也有人焦虑,各地不会维持原状吧?还有人担心,人性化的、弹性的截止日期有可能照进现实吗?透过这些现实不难发现,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不改,有许多的批评与质疑,如不合理,不够人性化;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可能要改,同样也能引起许多的担忧与焦虑……家长们一方面期待“改变”,另一方面又害怕“改变”。很多人纠结于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的问题上,无非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所言,“人的天赋、心智成熟时间各不一样。有5岁甚至4岁早熟的儿童,也有7岁甚至8岁还懵懂的孩子,什么时间入学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成功。如果不理解教育规律,只人为拔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这样的话语,就说明一点:不管哪一年入学,对孩子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修改或不修改都能引发争议时,说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需要改进。调整以后,一方面如果一些地方把截止日期调整到12月31日,也就意味着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可以同一年上学,这在感情上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如果一些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确实在幼儿园阶段表现出更高的学习能力,那么也可以顺利入学。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调整入学年龄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孩子提前上学,那显然是认识上的一种跑偏,可能会导致过犹不及的后果。
□龙敏飞
新闻推荐
官微出现不当言论的现象不时出现,事后要么把责任推给黑客,要么推给“临时工”,不管怎么推卸责任,并不能彻底打消舆论质疑。 国家旅游局2月25日对丽江古城景区等3
官微出现不当言论的现象不时出现,事后要么把责任推给黑客,要么推给“临时工”,不管怎么推卸责任,并不能彻底打消舆论质疑。国家旅游局2月25日对丽江古城景区等3家5A级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当天下午,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