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一条题为《公安提醒:六类醉驾可以免除刑事处罚》的图文消息,被网民们疯狂转发,阅读量达到10万+。该文称,2017年1月,浙江、上海、江苏出台关于醉驾案件的最新规定,其中六类醉酒驾车情形属于情节轻微,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包括挪动车位型、救治病人型、睡觉休息型等。对此,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明确指出,这些多为不实消息,告诫人们不信谣、不传谣。
张西流(湖北 职员):以醉驾为主的危险驾驶行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公认的“马路杀手”。基于此,刑法修正案(八),增加醉驾入刑的法律条款,既是法制的进步,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和诉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司机持有“醉驾不撞人就无罪”的心态,致使一段时期以来,醉酒驾车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案例频发。特别是,此次网上出现“六类醉驾行为免罚”的谣言,表明一些人仍对醉驾抱有侥幸心理。
主持人:存侥幸心理的人毕竟是少数,为何该谣言能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开来?
晏扬(浙江 媒体人):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当然都没错。不过,“智者”毕竟是较高要求,很多人难以达到;而信息公开和辟谣,也难免跑在谣言的后头。以我之见,谣言不仅止于智者、止于公开,还止于常识——生活常识、法律常识、科学常识、逻辑常识,往往就是攻破谣言的利器;很多时候,正是常识的缺乏或者不尊重常识,才让谣言找到了可乘之机。“六种醉驾免罚”即为典型一例。
主持人:除了及时辟谣,还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谣言的危害?
木须虫(湖北 职员):交警部门专门就此事进行辟谣,并用查处的现实案例释法,以正影响,及时且必要。同时,对于“六类醉驾免罚”,不能止于辟谣,应强化网络法治舆论环境,依法打击涉法网络谣言,维护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加强涉法热点的权威解读,消除社会模糊认识,引导社会树立法治理性、增强法治信仰。
新闻推荐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一疼,轻者愁眉苦脸,重者龇牙咧嘴。今年元月下旬,在原县医院院长胡宝生的推荐下,我认识了泾县牙病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吴利群。&nb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一疼,轻者愁眉苦脸,重者龇牙咧嘴。今年元月下旬,在原县医院院长胡宝生的推荐下,我认识了泾县牙病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吴利群。口腔门诊室内,宽敞明亮,一个身材苗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