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这份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保障全民基本生存发展需求做出了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以下几个亮点尤为引人关注。
[学有所教]
困难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率先从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解读】 重点是补齐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薄弱的短板,为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劳有所得]
有就业能力的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打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解读】 推进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
[病有所医]
政府“花钱买防病”
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生育登记服务。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解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政府“花钱买防病”,即以财政投入解决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老有所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卡率达90%
国家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实行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推动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逐步实现省级统筹。推行网上认证、网上办理转续,力争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险待遇异地领取、直接结算。全面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解读】 从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出发,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基本要求,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住有所居]
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
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推进公租房货币化。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地城镇居民公租房准入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具备净地出让条件的储备土地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比例不低于10%。
【解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公租房在有效改善当地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的同时,要督促各地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困有所帮] “兜底”困难群体
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
【解读】 各级民政部门要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等领域推动基本社会服务发展,努力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记者张小燕通讯员包春袆鑫报讯3月1日,西固交警大队岸门卡口民警例行对过境车辆进行检查,在检查一辆甘A号牌的货车时发现该车驾驶员龚某所出示的货车通行证有伪造嫌疑,民警通过公安系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