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进村》是著名作家刘心武自己编选的首部散文精品集,全书收录了作者30多年来写作的散文随笔精华作品。经历过时代的沧桑巨变,作家用动情的语言讲述了人生历程中许多特别的经历以及听闻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温情,又有淡淡的忧伤和感喟。
书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创作于作者的温榆斋。刘心武于1999年在北京城郊村子里辟了一个书房,取名温榆斋。他常去那里,一住十天半月,写作之余,会到村东小河一带散步、画水彩写生。刘心武说:温榆斋所在的村子,离城不算很远,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也搞了房地产开发,耕地面积大减,但毕竟还保留着一些农田。显然,作者是想在城郊寻一处田园,暂离城市的喧嚣,让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栖息修葺。正如顾城所言:“中国人只创造了两个理想,一个是山中的桃花源,一个是墙里的大观园。”
这本书为何叫“刺猬进村”呢?因为书中有一篇名为“刺猬进村”的散文。《刺猬进村》写的是村民与刺猬的故事。作者的村友三儿说,刺猬三季基本上生活在田野里,冬初,会在某个月黑夜,成群成队地进村。刺猬不能像八
哥那样学人说话,却专会模仿老头咳嗽。古时候有个青年,他爹病了,咳嗽得厉害,他妈让他去买药,他揣着银子出去,就有坏小子勾引他去赌博,可是在赌博的地方,总听见老人咳嗽,他就坐不住,去买药了。所以,在他们那一带,刺猬又有个“孝子催”的绰号。这有点瞎话的味道,真真假假之间,是作者对古朴人情的怀想,亦有对下一辈人的唠叨。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几年前,他赴一次饭局,席间一位正大红大紫的人士听到有人提到一位老同行时,绝无恶意地、很自然地说:“他还写个什么呀,别写啦,别写啦!”刘心武写道:当时我虽面不改色,心中着实一痛,真有“兔死狐悲”的感觉。那位被如日中天的成功者敕令“别写啦”的老同行,当然有继续写作的天赋权力,写不出巨著无妨写小品,写不出畅销的,写自得其乐的零碎文字也不错。虽说刘心武写的是别人,又何尝不是自勉呢。
本书没有什么宏大的故事,但有我们并不知道的生命的暖意、生存的空间、底层的悲欢。不过,田园,只是城里人的他乡;过去乡土社会的温情,恐怕亦大多是当下之想象。田园再纯美,过去再简单率真,也载不动如今的许多愁。更何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些看不惯,恐怕已流于多管闲事。
一位妙龄少女因事去拜访他,少女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让他倍感别扭。临别时,她问到刘心武的健康,刘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像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挟着走呢?”少女的回答颇有些诗意:“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刘心武幽默地写道: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 □夏学杰
新闻推荐
“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何谓“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羞愧。据相关部门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