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张帅
见习记者张展
村里有加盖房屋
但不是近期施工
3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东王社区。社区居委会宣传栏上贴有一张拆迁通告,通告称,根据省市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计划安排,文昌街道东王社区将进行城中村改造,范围为北至大学路南侧的明珠广场,南至龙泉街,东至文昌山体(不含文昌山庄和汇富北区),西至莲台山路(不含宾谷街以北、文昌路以西的文昌小区);自本通告发布之日(2月20日)起,除依法婚嫁(男方到女方落户的须符合有关规定)生育、退役(伍)、劳改释放、退学及大中专毕业生未就业需迁入和恢复户口的,其他人员一律不予办理入户手续;拆迁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及构筑物,禁止房屋租赁,不准栽植各种苗木、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不准打井、开挖鱼塘;抢建、抢栽(种)、抢挖的一律不予补偿,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自行负责。
据记者了解,东王社区目前有两栋新建住宅,住户都是社区居民,这两栋住宅不在拆迁范围之内。社区内有两所小学,分别是长清区实验小学东王校区和长兴校区,作为新建校区,长兴校区将被保留,只拆除东王校区。记者看到,东王校区仍在正常上课。据校方介绍,拆迁工作组近日已完成对学校的丈量,至于学校何时迁走、拆迁期间学生在哪儿上课、原址是否再建学校等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听从长清区政府统一调度安排。此外,长清区委党校、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汇富集团等单位也不在拆迁范围内。
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内部分房屋一楼与二楼的结构存在差异,有明显加盖痕迹,房屋外墙上还写有很多租房信息。有村民表示,这些房屋都是前几年加盖的,并非为了拆迁补偿,而是为了对外出租。“附近有个劳务市场,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需求很大,我们加盖房子是为了租给他们。”
记者看到,一些加盖房屋施工相对粗糙,有的连门窗都没有,仅用塑料布或床单遮挡,更有甚者连砖块都裸露在外。有些房屋则在向上加盖的同时向外扩建,导致房屋之间的小道非常狭窄,不到两米宽。
据了解,因为拆迁改造,东王社区周边的房屋租赁价格近期有所上涨,有些楼盘也配合打出“拆迁”牌,售楼文案中含有“带上老邻居一起住新房,预祝东王社区拆迁成功”等内容。
多数村民盼拆迁
入户丈量已完成
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社区居民期盼着尽快拆迁,王茂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东王旧村改造已规划了七八年,但一直没有准确消息,今年春节过后,居民陆续接到通知,街道办工作人员将入户丈量,从2月21日至26日,不到一周时间,所有房屋丈量完成。
不少人对社区拆迁怀有很深的期待。王茂生表示,他听其他居民说,拆迁期间外出租房子,居民每人每月能得到几百元的租房补助。被拆房屋先按家里人头给予安置房补偿,普通住宅按每人50平米补偿,沿街门头房按每人20平米补偿,原房屋面积如果超过补偿面积,再给予现金补偿,每平米补偿千元左右。
“我家的房子前些年也加盖过,两层加起来有460平米,我家有5口人,如果按听说的补偿政策来算,能得到一套250平米的安置房以及21万元的现金补偿,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相当可观。”王茂生还算了一笔账,他家的两亩耕地三年前全种上了核桃树,传言说盛果期的果树每棵能补偿600元,按每亩地上限120棵来算,他家还能得到14.4万元补偿。“这些消息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不知道是否准确。”
多数村民表示,拆迁改造是好事,不仅能为他们带来收益,还能改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有了保障。有居民计划将来用补偿款做生意,要比在家种地或外出打工好很多。目前已有居民开始寻找房源,为搬迁做准备。“听说是今年6月搬迁,8月底拆除完毕,9月初开工建设,36个月后就能搬回来,入住安置房。”
重新找地儿很麻烦
沿街商户不愿搬
与居民期盼拆迁不同,采访中,大多数沿街商户表示不愿拆迁。在目前规划中,文昌路中段与宾谷街东段南侧的沿街商铺都在拆迁范围内,对他们来说,拆迁意味着需要重新寻找场地,重新装修,停业、租房、搬迁都会造成一定损失。
东王社区临近长清区劳务市场,该市场日常人流量很大,附近有多家五金店、饭店和看车铺。五金店老板李晨(化名)告诉记者,他的店是租的房子,签的是长期合同,突然被通知拆迁让他一时很被动,再找到适合的店面真的很麻烦,但无论如何生意还得接着干下去。“刚刚测量完,具体啥时候搬还不知道。”
老刘是东王当地人,因为自家靠近公路,他把家里院墙拆掉开了一家看车铺。“给打工的工友看了十多年的车子,每年差不多能挣个五六万,如果这片儿拆迁就没办法继续干了,损失不小,但也没办法。”
文昌路与宾谷街路口有四五家洗车行,拆迁同样给他们的生意带来影响。“我们在这儿干了十年了,已经积累了很多固定客户,拆迁意味着要从头开始。”一家洗车行老板告诉记者,他刚和房东签订了五年的长期合同,眼下得重新找地方做生意,目前政府部门对洗车行业管控较为严格,再找到合适的位置真的很难。也有商户表示,自家的生意不是太景气,等到拆迁那天也就关门不干了。
新闻推荐
随着平凉大中小学校、幼儿园陆续开学,“开学经济”也是持续升温,从书市到文化用品市场,从眼镜店到电子商场,都是人气爆棚。各路商家抓住商机,纷纷抢食“开学经济”这块“大蛋糕”。日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