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山村位于南部县东坝镇东部,距东坝场镇约2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22户1156人,耕地面积944亩,属于贫困村。“打鼓山、打鼓山,村民穷得连声叹,出了光棍一大班……”顺口溜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村曾经的贫穷。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今,这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产业发展整村推进
“产业底子薄,农业基础差,村民出行难,种地灌溉难。”4月1日,东坝镇打鼓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全勇接受采访时说,村子在2014年以前没有通公路,村民想搞农业生产只能靠着肩挑背驮,加之土地十年九旱,粮食收成少之又少,很多村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2014年7月,打鼓山村被列为***重点贫困村,由该县农牧业局进行结对帮扶,这为该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资金从哪儿来?”赵全勇介绍说,为彻底改变村庄面貌,帮助打鼓山村驶上脱贫奔康的“快车道”,该村采取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分头并进的办法,由帮扶单位负责规划产业、寻找项目,争取上级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用于村庄建设,由村“两委”负责招引企业、引进业主、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入园发展,带动整村脱贫。
为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建立起村民满意、长期增收的长效支柱产业,村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会议,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决策、项目建设和项目监督,建成覆盖全村的以“春见”“不知火”等柑橘品种为主的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2700余亩。
2014年9月和2016年3月,村“两委”牵头组织的“南部县国凯海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南部县泥土香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将昔日的荒山、撂荒田地等变成了果园。2015年10月,该村还争取到农田水利项目支持,修建提灌站2个,将喷灌设施安装到田间地头,解决了果树的灌溉问题。
“产业园建好以来,我就在里面上班,除草、喷药、修枝、摘果,工钱50元一天。”年过半百的鲜秀菊曾经是打鼓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2亩多土地有近900元的保底分红,加上平时在园区打工挣钱,一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邱大国告诉记者,3年多来,产业园区共发放工资150多万元,其中包括在园区打工的100多位贫困群众的工资。今年果树挂果后,入股的贫困户还将获得收益分红,柑橘产业成了助推打鼓山村脱贫摘帽的坚实产业基础和发展动力。
“四小工程”连片带动
4月1日上午10时许,天刚刚放晴,打鼓山村六组的贫困群众谯中休赶着一大群鸭子来到池塘边。“放养的鸭子肉质比较好,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谯中休说,去年,他养了400多只鸭子、120多只鸡,净赚了1万多元。
谯中休领着记者来到了他家。记者看到,院子旁,一间鸡舍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批鸡已经全部卖了,正在清圈消毒。”谯中休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谯中休一家两口人,缺少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十分困难。2014年,该村流转土地,发展柑橘产业。谯中休就在村里的帮助下,利用林下空地和池塘,发展起了小家禽饲养,规模由最初的不到100只发展到现在的近600只,收入节节攀升。
“今年,打算把规模再搞大一点,收入就会更多一点,这样能早日走上致富路。”谯中休告诉记者。
“说起发展畜禽养殖,打鼓山村有着10多年的传统。”该村驻村工作组长肖征荣说,“现在全村的小养殖都发展起来了,村民一年要养家禽1万多只。”
据了解,为帮助贫困户实现基本生活与发展生产、长期致富与短期脱贫相协调,该村将土地单一利用和统筹使用相结合,由帮扶单位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疫苗药品等,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以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为主的“四小工程”,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个短期见效的增收项目。
“小家禽见效快,一般3个月就可以出栏,还有村干部帮助找市场。”肖征荣说,通过散养散销能让农户挣到更多,通过对接市场能让农户不愁销路,两者相结合,彻底解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基础设施全面覆盖
记者沿着绿树掩映的小路,穿过一片片柑橘园,来到打鼓山村的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宽阔整洁的村道公路两旁,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民居沿路而建,一口口池塘点缀在绿色的大地上,整个山村在和煦阳光下,充满了生机。
“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洼洼里,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阻碍着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赵全勇介绍说,为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吃水难、就医难,该村在县农牧业局的帮扶下,全面开展了危房改造和土坯房排危整治工作,加快了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来到贫困户孙永德家中,今年2月,他一家人刚刚搬进经过修缮的房屋。“房梁换过了,瓦也换了,里里外外粉刷一新。”看着舒适整洁的新房,孙永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住的房子不仅安全舒适,家门口还通了水泥路,村里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以后致富更有基础。
据悉,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打鼓山村共完成危房改造55户165人,进行排危整治200余户,风貌改造实现全覆盖。目前,打鼓山村已建成村文化室、卫生室等村级活动场所,全村新建村组道路10余公里,基本实现通组到户,带动邻近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发展以柑橘为主的产业园1.5万余亩,新修和整治山平塘4口、灌溉渠系达5公里,今年底将顺利完成“户脱贫、村出列”的脱贫目标。
“现在,村里正在筹建‘产供销\’一体的电商平台,还将规划建设农家乐10家。”赵全勇说,该村将以产业园为依托,发展电商销售和观光农业,不仅把柑橘卖到全国各地,还要通过开展自由采摘、垂钓休闲、水上乐园等项目,吸引游客回归自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司法体制改革完成首批入额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促进法院审判队伍规范化建设和司法公开工作。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