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健
私家车“叫客”,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要对其进行管理并让其逐步消失,却涉及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九龙治水”难免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谁都有责任谁都可以有理由推卸责任”的现象。因此,要想管得住、管得好,还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共同发力,惟有这样才能遏止“叫客人”。
从表面上看,私家车“叫客”是部分私家车主为了节省出行成本或在利益驱使下从事的非法营运活动,或者是部分群众为了出行便捷采取的补救办法。但从深层次上来分析,却反映出了客运市场现在普遍采取的站点、班线式运行方式,不能满足部分群众出行时“送上门”的要求,也暴露出了管理乏力的问题。可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一行为在现行的法律规定中属于非法营运,是“被打击”、“被杜绝”的现象。如果一味地放任不管,带来的后果就是既扰乱了正常客运市场的秩序,也让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采访中,运管、交警等部门都表示在发现这一现象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了管理,但由于管理权限、职责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尴尬”,单方面发力难以奏效。并表示要想把私家车“叫客”管得住,管得好,还得寄希望于联合执法。
诚然,联合执法是一种有效的执法方式,对解决矛盾比较集中、涉及多部门管理的问题非常有效。但是,这种方式却是一种短期突击行为,其局限性在于无法保证其长期永久性。因此,从现阶段来看,运管、交警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非常必要,可以杜绝这种势头的蔓延。从长期来看,尤其是在这种势头被遏制后,运管、交警等部门还得管好自己的“责任田”。这就要求运管和交警在日常管理中都要发力,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叫客人”现象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严管重罚,并且能够联合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让私家车“叫客”现象不再出现。
作为私家车车主,也应保证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由使用和支配自己的车辆,不做非法营运的事。私家车载客,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况且,从事非法营运自身风险也很大,如果出现意外事故,保险公司不予赔付,需要车主或驾驶人来承担全部责任。因此,请不要因为那么一点点“蝇头小利”而去承担“大额赔付”,这样做显然得不偿失。
对于乘客来说,出行时还得出于安全考虑。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乘坐私家车出远门,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暂且不说,在出现意外后个人或家庭的合法权益还得不到有效保障。显然,乘坐私家车也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对这种高风险行为,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自觉拒绝。
作为客运企业,也应该通过私家车“叫客”这一现象看到其背后隐藏的信息——有需求就有市场。不能因为“狼来了”而一味地叫苦、一味地要求管理部门进行杜绝,也得从中看到商机并充分利用这一商机,改变原有的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运行方式,在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惟有这样,客源才不会流失,企业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群众才会“买你的账”。
新闻推荐
本报讯(局办)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州质监局通过三大举措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两结合,即:结合安全大检查,结合“特种设备三大战役”、“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气瓶、施工起重机械”四个专项整治...